收藏本站

语言选择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资讯 > 行业资讯

如何用明天的钱撬动今天的事,以低工资吸引市场上最有能力高价值人才

作者:薪酬报告网 | 发布时间:2025-10-09
如何用明天的钱撬动今天的事,以低工资吸引市场上最有能力的高价值人才回顾一些经典案例:当年蔡崇信放弃500万年薪,选择跟随马云拿500元月薪;任正非一年创造14亿

如何用明天的钱撬动今天的事,以低工资吸引市场上最有能力的高价值人才

回顾一些经典案例:当年蔡崇信放弃500万年薪,选择跟随马云拿500元月薪;任正非一年创造14亿营收的背后,都有其方法论支撑。我自己也运用这一方法,在三年内吸引众多顶级人才加入榕树家,推动公司从零发展到1600家门店,成长为估值30亿的企业。今天我将这套方法论分享给大家,若能掌握,天下人才皆可为你所用。


image.png

当企业规模尚小,如何吸引顶尖人才?关键在于,企业一把手的核心任务是架构战略与商业模式,并在既定战略框架下完成关键人力资源的匹配。

以榕树家为例,我们在人力资源匹配上聚焦三类画像:
第一,药品供应链专家。我们寻找具有15年以上中药采购经验、熟悉全国直采基地和农民合作社的人才。
第二,AI辅助诊疗架构师。核心是神经网络算法方向,需兼具中药语义系统与算法基础。
第三,门店运营管理者。需具备管理千家以上门店经验的CEO,负责将传统养生馆整合为中医诊所。

image.png

基于这一逻辑,我们邀请了柴总担任CEO。他此前管理过一千多家养生馆,年薪加奖金约千万级。创业初期我无法提供同等薪酬,但在深入沟通5小时后,他以月薪5万(年薪60万,约为原收入十分之一)加入,并全身心投入。

作为创始人,必须认识到:用工资绑定人才是低级做法。一旦收益波动,人才容易流失。真正的高手领导者,应绑定人才的长期利益,因为真正优秀的人才不看两三年短期收益,而是用假设法倒推未来:这个行业五年、十年后是否还在?个人能力能否持续变现?

我始终认为,频繁跨领域跳跃的人不可用。真正有价值的人才,是在30岁前形成能力圈,在细分行业持续深耕,到40岁成为行业顶尖。

与柴总沟通时,我向他提出三个问题:

  1. 养生馆若过度宣传功效是否合规?

  2. 五年、十年后养生行业的未来在哪里?合规方向是否是中医诊所?

  3. 若核心能力仅建立在以人力为主的推拿按摩,是否缺乏护城河?

image.png

我告诉他,中国未来必将出现连锁中医诊所品牌。他需要评估的不是榕树家当前能开多少薪资,而是当榕树家做到1000家店时,他的身价能达到多少。我承诺通过期权激励实现这一点:公司高管持股计划预留10%,区域与城市运营商计划预留20%,我个人近一半股份都分给了团队。针对AI架构师和CEO等关键岗位,我单独拿出5个点股份。

我向柴总说明:若三年内做到1000家店,公司估值预计达十亿,他若持有3个点股份,价值3000万。我用股份弥补他三年创业期的薪酬落差。若双方仅博弈短期收入,会导致信任危机:业绩好时他觉收益不足,业绩差时我觉得薪酬过高。

优秀薪酬体系应包含三个模块:
第一,岗位最低生存标准。这是基础保障。
第二,分红池。固定成本最小化,可变成本最大化。每位高管、每个部门从每笔收入中虚拟分账。例如,研发部门每卖出一瓶膏方分得1.56元,激励他们研发有效、高复购的产品。
第三,股份激励。愿景使命的本质是分享股份。我向柴总明确:A(生存收入)+B(分红)+C(股份)构成其总收益。

image.png

我问他维持生活的最低成本是多少,他答5万月薪足够。我坚持给予10万,以示对其价值的认同。我告诉他,若信千店目标,就相信三年后收益将远超现在。若不信,他不会加入。

我最初承诺柴总两个点股份,但在三次收入沟通后,直接转让三个点。若他因此仍不加入,说明他既不认同价值观,也对千店目标无信心。关键岗位必须宁缺毋滥。

如今榕树家估值20亿,明年预计50亿。柴总持股四个点,当前身价8000万,明年预计达两亿。因为他三年前的信任,人生阶层得以跃升。

总结人才吸引逻辑:起点低时,必须给予无限空间的结果。这条路径从工资博弈转变为价值共生。同一人在不同机制下,产出可能从100变为1000。

我们找的每一个人,都需划清这条线。以AI架构师刘毅为例,他坚信自己在改变中医药行业,当处方量达到1000万时,其分红将非常可观。他自信技术能带来变革,因此全心投入。

吸引人才必须建立共生关系,而非博弈关系。若创始人与高管处于博弈中,企业走不远。

低成本吸引高价值人才,需满足两个前提:
第一,明确的长期主义与战略目标。创业者常犯的错误是战略模糊。榕树家的使命十分清晰:为人类活到120岁做出贡献,为全人类无疾而终奋斗终生,愿景是复兴中华传统医学,实现全球门店突破1万家。
第二,舍得分享。愿景的本质是将股份最小化,以团结最大力量。我未见创始人持100%股份而成功的企业。任正非股份仅1.4%,却不影响华为成为万亿营收企业。若当初不舍得分,就没有今天的华为。

设计好股份与分钱机制,对所有人才一视同仁,是企业做大的基础。很多创始人短期辉煌,但因不舍得分股份,长期必走向衰落。

榕树家能从零做到1600家店,底层逻辑是我与省公司团队、高管团队、研发团队、市公司团队均建立三层绑定关系。这一设计从公司成立第一天就必须明确。


上一篇:如何制定销售团队的薪酬框架
下一篇:俞敏洪的留人智慧:为何开出50万年薪,反而比月月平摊更“保险
热门服务和内容

业务咨询

  • 公众 号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信
  • 商务合作

  • 官方微信

    抖音号

  • 官方微信
  • 上海信贤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薪酬网 ALL RIGHT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 沪ICP备10219271号-8
    ×

    升级VIP会员

    会员报告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