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企业发展的必然规律,对薪酬变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薪酬报告网 | 发布时间:2025-09-19每到年底,企业最头疼的莫过于薪酬改革。薪酬成本越来越高,效果却越来越差。调整过程虽然麻烦,但必须推进变革,否则后续问题将更加棘手。若不想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被动局面,就需要理解企业发展的必然规律,这对薪酬变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问题一:薪酬管理的灵活性不足。
传统薪酬管理机制过于僵化,仅在高管层面具备一定灵活性,对绝大多数员工仍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个体薪酬调整主要依赖职位或职务变动,显然无法有效支撑战略业务发展。提升薪酬管理的灵活性,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随着多元化人才不断涌入企业并承担不同的战略任务,薪酬管理变革必须解决灵活性问题。
问题二:未能满足多元化人才的需求。
传统薪酬管理通常将高管薪酬作为独立部分处理,这是因为传统企业中高管被视为创造核心价值的精英群体。然而,在新商业环境下,骨干人才逐渐成为价值创造的主力。骨干群体具有多元化特征,这意味着更多人的薪酬方案需要独立设计,否则难以推动骨干人才崛起。这也是薪酬管理灵活性的一种必然要求,必须在变革中予以解决。
问题三:长期激励占比较低。
市场不确定性日益显著,企业战略业务不断涌现,薪酬管理需能够支持这些业务的实现。因此,与战略业务周期相匹配的长期激励应在薪酬构成中占一定比例,且这一比例将逐渐提高。具体是否采用股权激励应视企业实际情况而定,但薪酬管理变革必须重视长期激励的设计。
问题四:外部公平性未得到充分体现。
传统薪酬管理机制建立在内部公平性基础上,主要通过职位特征和职级差异来体现。进入新商业时代,内部公平性逐渐向外部分公平性转变。市场更加开放,产业融合加速,人才选择空间扩大。如果无法吸引所需人才,任何战略业务都只是空想。因此,薪酬管理变革应以外部分公平性为主导,重新构建薪酬管理体系。
问题五:未与其他人力资源功能有效集成。
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人才管理、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未能实现深度融合,最多仅做到有限关联,这限制了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发挥。这也是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必然结果。薪酬管理变革应致力于实现各项人力资源功能的系统集成,当然这也要求其他模块相应变革。集成旨在更好地支持业务发展、及时响应市场变化,分散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难以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问题六:非经济性薪酬未纳入体系。
经济性薪酬更多体现为保健因素,对提升员工积极性有一定作用,但难以激发创造力。这意味着仅靠提高薪酬无法解决创造力提升的问题。创造力的激发更需要非经济性薪酬,这是激励因素的核心体现,也是评估企业是否具备创造力的关键标准之一。遗憾的是,许多企业和员工都未将其视为重要的薪酬组成部分。在未来的薪酬管理变革中,应将非经济性薪酬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方案,使企业与员工都能清晰认识到其价值。
问题七:缺乏薪酬管理的系统性。
传统薪酬体系最大的特点是稳定可控,虽也强调系统性,但这里所指的系统性更侧重于灵活性、动态性,主要体现在薪酬管理的战略属性上。应关注薪酬系统的内在逻辑,能够在不同业务单元中针对不同类型人才设计差异化薪酬方案,便于HRBP在各业务部门开展工作,推动不同薪酬制度之间的有机融合,从而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功能的整体效果。
以上七个问题显然无法通过传统薪酬体系解决,薪酬管理变革需要新的逻辑。传统薪酬时代已经结束,而新的薪酬管理系统尚未形成,这正是许多企业在薪酬改革中感到困扰的原因。然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