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工资设计的相关技术与原理
作者:薪酬报告网 | 发布时间:2025-10-13岗位工资设计的相关技术与原理
岗位工资设计分为四个步骤:
确定薪酬结构;
进行岗位价值评估;
梳理岗位矩阵;
进行薪等表设计。
需注意的是,薪等表设计主要有三个方向:
固定工资加绩效工资,为最常见方向;
底薪加提成;
针对制造型行业常见的计件工资。
因此,在四大步骤中,薪等表设计这一步会分为三类不同的薪等表。岗位工资设计归纳为四项主要技术:
薪酬结构设计;
岗位价值评估;
固定工资与绩效工资类薪等表的设计;
计件工资标准的设计。
岗位矩阵和底薪加提成这两项内容难度不大,将在讲解中穿插说明。技术篇的岗位工资设计重点需关注以上四项技术。
接下来,在第二讲中我们重点探讨第一项技术——薪酬结构的设计。
薪酬结构设计主要分为三步:
确定岗位序列;
确定岗位薪酬定位;
在定位确定后,明确岗位薪酬结构由哪些模块构成。
第一步:确定岗位序列
岗位序列应通过“部门—岗位序列—序列细分”逐层完成。典型制造型企业一般分为管理、营销、生产、技术、职能序列;非制造型企业可能没有生产序列,但通常具备管理、营销和职能三大主要序列。
序列细分示例如下:
管理序列中,可分为高管、业务部门负责人与非业务负责人;
营销序列中,销售代表属业务导向,销售内勤属支持导向;
生产序列中,生产班长为业务导向,库管员为支持导向;
技术序列中,研发工程师为研发导向,资料管理员为支持导向;
职能序列中,如财务部资本会计为支持导向。
不同序列的导向与第二步“薪酬定位”相关联。
第二步:确定薪酬定位
薪酬定位分为激励导向和保障导向:
激励导向岗位的浮动收入大于固定收入,例如销售人员底薪低于提成与绩效奖金;
保障导向岗位的固定收入大于浮动收入,常见于职能序列及支持类岗位。
示例如下:
营销部长(管理序列)为激励导向;
人力资源部长为保障导向;
销售经理为激励导向;
销售内勤为保障导向。
第三步:确定不同岗位的薪酬结构构成
不同岗位的薪酬构成应根据部门、序列、细分及薪酬定位来确定,内容包括工资、福利、补贴、津贴和激励等模块。
示例如下:
运营副总岗位工资由固定工资与绩效工资构成;
销售专员为底薪加提成;
生产线装备工为计件工资。
福利分为法定福利与差异化福利:
法定福利全员享有;
差异化福利如企业年金、商业保险、节日福利等,可能仅部分岗位享有。
补贴与津贴同样因岗而异,激励构成如年终奖、专项奖、分红等也视岗位而定。
最终需形成各岗位薪酬构成表。例如:
营销部长的工资构成、法定福利、差异化福利、补贴及激励模块;
销售专员为底薪加提成;
研发工程师的工资、福利、补贴与奖金;
人力资源部长的薪酬构成;
操作工为计件工资,含法定福利、差异化福利或津贴。
若一家公司有十个以上部门和上百个岗位,应依此框架完成所有岗位的薪酬构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