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薪酬设计的相关技术与原理
作者:薪酬报告网 | 发布时间:2025-09-23岗位工资设计的相关技术与原理。
岗位工资设计可分为四个步骤:确定薪酬结构;进行岗位价值评估;梳理岗位矩阵;进行薪等表设计。
薪等表设计主要有三个方向:固定工资加绩效工资,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底薪加提成;针对制造型行业常见的计件工资。
因此,在四大步骤中,薪等表设计这一步会对应三类不同的薪等表。
在岗位工资设计中,我们归纳出四项主要技术:薪酬结构设计;岗位价值评估;固定工资与绩效工资的薪等表设计;计件工资标准的设计。
岗位矩阵和底薪加提成这两项内容难度不大,我们将在课程中穿插讲解。技术篇的岗位工资设计部分,我们重点聚焦上述四项技术。
薪酬结构设计主要分为三步:确定岗位序列;确定岗位薪酬定位;确定不同岗位的薪酬结构模块。
第一步:确定岗位序列
岗位序列应按照“部门→岗位序列→序列细分”的层次逐步明确。典型制造型企业的岗位序列一般包括管理序列、营销序列、生产序列、技术序列和职能序列。非制造型企业可能没有生产序列,但通常都具备管理序列、营销序列和职能序列这三大常见序列。
序列细分示例如下:
管理序列中可分为高管(如总经理、副总、董事长)和业务/非业务部门负责人(如营销总监属于业务负责人,人力总监属于非业务负责人);
营销序列中,销售代表属于业务导向,销售内勤属于支持导向;
生产序列中,生产班长为业务导向,库管员为支持导向;
技术序列中,研发工程师属于研发导向,资料管理员为支持导向;
职能序列中,如资本会计属于支持导向。
不同序列的导向与第二步的薪酬定位密切相关。
第二步:确定薪酬定位
薪酬定位分为两类:
激励导向:浮动薪酬大于固定薪酬,例如销售岗位的底薪通常低于提成和绩效奖金之和;
保障导向:固定薪酬大于浮动薪酬,常见于职能序列和支持类岗位。
举例说明:
营销部长(管理序列)属于激励导向;
人力资源部长(职能序列)属于保障导向;
销售经理为激励导向,销售内勤为保障导向。
第三步:确定薪酬结构构成
不同岗位的薪酬构成应基于部门、岗位序列、序列细分及薪酬定位来确定,内容包括工资、福利、补贴、津贴和激励等模块。
示例如下:
运营副总工资由岗位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构成;
销售专员工资为底薪加提成;
生产线操作工为计件工资。
福利分为法定福利(全员享有)和差异化福利(如企业年金、商业保险、节日福利等,按岗位设置)。补贴和津贴(如交通补贴、用餐补贴)也依岗位而定。激励部分如年终绩效奖可全员设置,而专项奖、特别奖、分红等可能仅适用于部分岗位。
最终应形成一张清晰的岗位薪酬构成表。例如:
营销部长的工资结构、法定福利、差异化福利、补贴、津贴及激励构成;
销售专员的底薪与提成设置;
研发工程师的工资、福利、补贴与奖金安排;
操作工的计件工资、福利与津贴等。
若一家公司有十个以上部门和上百个岗位,需按此逻辑逐一完成每个岗位的薪酬构成表。
综上,薪酬结构设计包括岗位序列划分、薪酬定位及薪酬结构确定三大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