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设计案例-药店
作者:薪酬报告网 | 发布时间:2025-09-24你知道吗?不同的薪酬设计,员工的工作表现和态度会完全不一样,所产生的业绩也各不相同。许多企业都因薪酬设计问题而陷入困境——不合理的设计导致人才流失,招聘不到合适人才,公司又因人才问题难以发展。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办呢?其实很多管理者为此非常发愁。本次的案例是对药店老板分享几点常见薪酬结构及其影响。
最常见的薪酬模式之一是固定工资,尤其多见于刚开业的单体药店,人员不多,有时甚至招聘的是自家亲戚。一般做法是给一个固定金额,比如每月3500元,没有其他奖励,甚至可能只休一天假。在药店起步阶段,固定工资有一定作用,能为员工提供基本保障。但时间一长,员工就容易失去动力,即使月薪提高到1万元,长期来看仍难以维持工作积极性。因此,固定工资仅适用于特定阶段或特定类型的药店,长期使用必然削弱员工动力。
于是很多中小型药店会进入第二阶段:底薪加提成。底薪作为基本保障,通常不高;提成则根据卖药利润进行分配。但这种模式也存在问题:底薪过低招不到人,过高则药店负担重;提成过低员工没动力,若底薪和提成双低,人员流失会很快。如果采用低底薪、高提成,员工会全力冲业绩,但容易忽视店内事务,如盘点、打扫、陈列等,服务质量下降,甚至出现乱卖药的情况。过高的提成可能让员工过度推销,把顾客吓跑,影响长期经营。如果选择中等水平的底薪和提成,看似更稳妥,但店内杂事——比如抓中药、做陈列等——依然没人愿意做,因为这类工作耗时多、收益低,员工倾向于把精力放在能直接产生收益的销售上。
因此,第三阶段常采用“底薪+提成+绩效考核”的模式。绩效考核针对店内各项非销售事务——如陈列、服务态度、工作表现等——设定满分100分,并对应一定金额,例如300元。每月根据得分按比例发放绩效工资,如80分则得240元。这样将店内事务与收入挂钩,员工才会重视。同时,设置奖罚机制,低于一定分数有处罚,从而督促员工完成各项店内工作。
此外,有些药店会设定销售任务,尤其是针对高毛利产品或指定商品。但如果任务过多或设计不当,容易导致员工盲目推销杂牌高毛利产品,忽视顾客实际需求,影响疗效和顾客信任,最终客源流失。可见,薪酬设计直接关系到员工行为、顾客体验和门店口碑。
成熟企业的薪酬设计通常更加系统。首先,底薪定位中高水平,即略高于当地同行业平均水平约10%–20%,以吸引人才。其次,提成不仅看毛利,还会结合营业额共同考核,避免只追求高毛利或只冲销售额的偏向。第三,店内事务通过打分制纳入绩效考核,明确奖罚,让员工不得不做。第四,福利根据岗位、地点等因素差异化设置,对特殊岗位或额外付出给予补助,平衡员工心理。第五,设立年终奖,要求员工工作满一年,并按完成销售任务情况及岗位级别发放,可分次发放以降低发放后离职风险,激励员工长期留任。第六,设置工龄奖,如满一年奖150元/年,设有上限,增加员工离职成本。第七,提供各类补贴,如带教师傅补贴、门店差异补贴、特殊贡献奖、岗位补贴等,旨在调节不同岗位人员的心理平衡。
薪酬设计需考虑全面,注重细节平衡,不能简单采用固定工资或底薪加提成。必须科学设计,使之真正适合企业实际情况。如果缺乏相关经验,也可以寻求专业咨询协助,当然这类服务通常需要支付咨询费用。企业若做不好、留不住人才,十有八九与薪酬设计有关。而优秀的企业,其薪酬体系往往非常精细,从而激发员工积极性,降低流失率,汇聚人才,推动企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