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语言选择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资讯 > 行业资讯

电力行业薪酬白皮书:2025年涨薪率回升至3.2%,但新能源领域人才溢价超50%

作者:薪酬报告网 | 发布时间:2025-08-01
电力行业薪酬白皮书:2025年涨薪率回升至3.2%,但新能源领域人才溢价超50%2025年,中国电力行业在经历了连续三年的涨薪率下行后,终于迎来拐点。综合薪智

 

电力行业薪酬白皮书:2025年涨薪率回升至3.2%,但新能源领域人才溢价超50%
2025年,中国电力行业在经历了连续三年的涨薪率下行后,终于迎来拐点。综合薪智、东方财富等多家机构数据,行业整体涨薪率预计由2024年的1.7%温和回升至3.2%。然而,总量回暖的背后,结构分化愈发凸显:新能源产业链以超过50%的人才溢价,强势重塑薪酬版图,传统火电、电网侧则继续“原地踏步”。以下从五大维度拆解2025年电力行业的薪酬新特征,为企业调薪与人才布局提供决策依据。
一、宏观面:温和复苏,但区域冷热不均
2021—2024年,电力行业涨薪率自6.5%高位一路下滑至1.7%,2025年预计反弹至3.2%,仍低于疫情前水平。其中,大连、嘉兴等前期高基数城市出现“零涨薪”甚至负增长;而郑州、青岛借新能源项目落地,招聘薪酬环比再涨4%,成为区域“小阳春”
二、产业链:新能源“抢人”溢价超50%
样本数据显示,新能源板块(锂电、光伏、氢能、储能)人才需求占行业总样本量的54%,薪酬曲线陡峭:
  • 应届硕士从事储能系统开发,一线城市起薪14.9万元/年,较传统电力系统工程师(9.8万元/年)高出52%;
  • 5年以上经验的储能项目经理平均总包70万—160万元,同级火电项目经理仅45万—75万元
  • 顶尖人才方面,固态电池首席科学家年薪已突破300万元,股权激励另计
    传统火电、水电板块受制于“双碳”投资收缩,薪酬预算连续三年零增长,人才呈净流出状态。
三、职能分化:数字化、高端研发“一岗难求”
2025年Q2招聘量虽环比下降69.9%,但机电工程、电力电子硬件、算法开发岗位仍逆势扩招,薪酬“量降薪升”。典型岗位中:
  • 一线城市电力系统工程师年总现金收入中位数29.5万元;
  • 新能源发电工程师20.4万元;
  • 机电工程师20.5万元
  • 同时,IT/算法类岗位应届硕士起薪高达14.5万元,高出传统职能50%以上
四、城市与所有制:一线城市系数领先,民企主导
城市薪酬差异系数(宁波=100)显示,北京133.2、上海127.3、深圳128.2稳居第一梯队;郑州、西安等“新能源新一线”紧随其后。企业性质方面,民营企业占比高达96.7%,国企与上市公司仅占1.2%,但国企凭借稳定性仍保持较低离职率(11% vs 民企15%+)
五、福利与用工趋势:福利预算收紧,“弹性+股权”成留人新招
2025年行业人均福利预算中位值仅5292元,春节福利500元封顶。为对冲现金成本压力,超三成新能源企业引入弹性福利、项目跟投及期权激励。调研显示,储能、氢能赛道总监级以上人员,股权收益已占其总薪酬的25%—40%,显著高于传统电力国企的5%—8%
结论与建议
  1. 调薪策略:传统板块可锁定核心高潜人才,采用“低固定+高浮动”模式,将预算向数字化、碳管理复合型人才倾斜;新能源企业应前置长期激励,防止高薪挖角带来的现金流风险。
  2. 招聘布局:在郑州、青岛、嘉兴等产业新城增设“人才飞地”,利用地方补贴摊平50%以上的人才溢价。
  3. 组织进化:建立“传统能源+新能源”双向轮岗通道,降低结构性冗余,提升人才复用率。
2025年的电力行业,不再是简单的“普涨”或“普降”,而是一场由技术、资本与政策共同驱动的薪酬分化战。谁能率先完成人才结构升级,谁就能在下一轮的能源竞赛中抢占先机。


 

上市公司电力行业薪酬报告https://www.xinchou.cn/qishiyedanwei/11126.html


上一篇:三峡集团2024年ESG报告披露:女性高管占比达38%,薪酬
下一篇:上海电气被曝“隐形福利”争议:员工子女国际学校补贴等同年薪1
热门服务和内容

业务咨询

  • 公众 号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信
  • 商务合作

  • 官方微信

    抖音号

  • 官方微信
  • 上海信贤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薪酬网 ALL RIGHT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 沪ICP备10219271号-8
    ×

    升级VIP会员

    会员报告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