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能力认证的培训学院构建(一)
作者:薪酬报告定制 | 发布时间:2025-07-12【企业简介】
XX,成立于1992年,2007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是一家以房地产为主营业务,涵盖建筑、装修、物业管理、酒店开发及管理、教育等行业的国内著名综合性企业集团。XX在房地产领域开创出独具特色与核心竞争力的开发模式。公司实行设计、建筑、物业等一体化开发模式,奉行“过程精品,人居典范”质量方针,为各区域市场提供了大量物超所值的高品质人居产品。高品质产品、优美园林环境、完善生活配套、国家一级资质物业服务等元素,构成了XX家园模式的基础。迄今,XX已在中国大陆及马来西亚拥有逾200个高品质地产项目,服务超60万业主,“XX,给您一个五星级的家”享誉国内。
以“希望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和“做有良心、有社会责任感的阳光企业”为企业核心理念,XX及创始人杨国强先生热心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历年捐赠超17亿元,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通过长期锐意进取,积极创新,XX获得社会各界及广大业主充分认可,多次蝉联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十强,福布斯亚太上市公司30强,并获得“全国扶贫开发先进集体”、全国住户满意度示范社区、消费者最信赖十大质量品牌等多项荣誉。
一、 创新成果背景
与其他很多地产企业的销售是找代理公司不同,XX的销售任务主要是由营销中心完成。营销中心是XX最早设立的部门之一,具有20年的地产营销经验并获得多项殊荣和屡创地产营销的奇迹。在深圳东的十里银滩首期开盘热售近4 000套,创“中国房地产单日销量冠军”。广州凤凰城、沈阳银河城等项目一直是当地的销售冠军楼盘。2013年7月7日,江苏丹阳XX创下平均每6秒钟卖一套、4小时卖出超2 000套新的纪录。某投行分析报告称,营销能力是XX的核心竞争力!这在房地产开发商评价上是绝无仅有的。XX集中引爆式的营销模式已经成为房地产营销人员竞相学习的典范。
2013年XX集团提出了极具挑战性的业绩目标,相比2012年的476亿元是一个跨越式的增长要求,这对XX的营销团队来讲是一个新的挑战和考验。为了完成新的目标, 2013年营销中心进行大量的团队成员招聘,员工数量从2012年的5 000人左右至2013年7月已超13 000人。公司的快速发展和新员工的大量加入给员工培养带来挑战:如何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沉淀经验,将XX的营销智慧进行沉淀?如何让新入职员工尽快掌握XX营销需要的能力?如何培养符合XX未来发展的营销人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公司高层提出需对营销学院进行战略定位升级与发展策略调整,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围绕学院的宗旨——培养适应XX未来发展的一流的营销人才,打造中国最优秀的、最具灵魂的营销团队——营销中心高层展开了关于学院定位、发展的讨论,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其一, 什么样的营销人才是我们所需的人才;其二,学院如何搭建优秀人才培养的机制;其三,目前的通用的学院构建模式是否适用于XX。围绕这三个问题,尤其是第三个问题,学院采取了走出去,向已经有成熟办学经验的学院学习调研的方法。经过多次的沟通交流,了解到目前企业大学或学院大多从战略目标与员工绩效出发,基于围绕员工胜任力和员工发展,构建相应的课程、讲师、组织和支撑体系,一般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大学构建一般模型
从上述模型可以看出,企业大学的构建有以下几个环节:第一,以支持企业战略为导向;以提升个人和团队绩效,为企业创造价值为目的;第二,以完备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界定员工的发展路径;第三,以岗位胜任能力体系,明确每个岗位对能力的要求;第四,通过讲师体系、课程体系、组织体系、支撑体系,来具体实现对员工核心能力培养,并上接战略,下接员工绩效提升。
上述模式是比较科学或者说几近完美,但在实际运作当中,发现采用这种体系学院在实施中主要存在问题的是组织体系,学院的培训组织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困难:
1. 部门支持力度有限
学院的核心工作是进行员工发展和人才培养,而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关键是部门支持,部门尤其是业务部门的支持是人才成长的关键。一线业务部门忙于日常业务,在业绩压力下对员工发展的重要性理解得不足,使得业务部门难以按照学院提出的人才发展培养步骤,按时按质开展持续性的人才培训、人才轮岗以及人才评估。由于对于业务部门的KPI指标,一般学院基本上没有话语权,导致部门对学院要求的在岗培训、导师辅导、管理教练等都没有有效地落地和执行。在调研中还发现,有些企业从培训部或者培训中心升格为培训学院或者是企业大学后,有些部门对员工发展培训的支持甚至不如学院成立前。因为学院成立后,部分部门负责人有了这样的心态——既然都成立学院了,员工的培养自然都是学院的事情,结果是将员工发展、人才培养的职责抛给学院,直接影响了员工培训、培养的结果。
2.员工缺乏学习积极性
学院以支持企业战略为指引,以提升员工绩效为目标。为了这个目标,学院会以人才发展为主线,针对不同层级的员工设置课程体系,必修课或者选修课,综合素质或者专业课程。课程虽然多,但在实际组织中,发现员工对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有的为了不参加培训,找了各种理由;有的参加了,却出现了不认真学习、人在心不在的情况;有的培训时很热闹,培训后基本不用。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部分员工业绩压力,忙于工作而疏于培训;另一方面,对培训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不够也是关键原因。很多员工缺乏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对学院组织的培训不积极、不主动,甚至出现了躲避学院培训的情况,从而严重影响了学院培训的效果。
二、 创新成果措施
(一) 寻找证据链,构建核心竞争力体系
1.寻找证据链
针对目前学院培训实施构建存在的问题,公司高层召开了学院规划研讨会,认为学院构建的思路要有突破,要变被动培训为主动培训,其中的一个关键是学院的构建必须要走考试认证的路。好比高考,考生之所以为高考披星戴月、刻苦学习,有一个最关键的要素是高考成绩考好了就可以进入好大学,上了好大学就可以拿到有竞争力的文凭,有了好的文凭就有可能找到好的工作,而好的工作就意味着高薪、高待遇和更好的发展空间。仔细分析高考的过程和学院组织的员工培训过程,其实有相同之处。如图2所示。
图2 高考与学院员工培训的比较
分析上面的过程,发现学生参加学习和员工参加培训其最终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更好的待遇和发展前景。但学生和员工对待学习的态度却基本分成两级。造成这种差异有几个关键,一是员工参加培训和员工绩效提升是否有直接的关联,这不仅是员工所怀疑的,也是培训组织者心头永远的痛,即找到培训和员工绩效提升的证据链,这条链不清晰是影响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最核心的原因之一。学生之所以愿意刻苦学习,是因为从学习到参加考试到读大学到拿到文凭到找工作,整个证据链是确凿无误的。分析高考和培训的差异性,为学院的建院思路带来了启迪,这个启迪就是要构建一个确凿无误的从培训到员工发展的证据链。为了打造这个证据链,学院建院的思路就要进行调整,加入一些核心要素。XX总结了三个核心要素:一是考试,二是有价值的证书,三是证书和员工晋升直接关联。如图3所示。
图3 从培训到员工发展的证据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