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玩学习地图,我们玩内部知识迭代!(三)
作者:薪酬报告定制 | 发布时间:2025-07-12许总:对,因为大家要谈一些事情,首先你要基于事实,然后要有一个标尺,标尺就是依靠我们的管理语言来描述的。我们希望组织内能够形成科学管理的氛围。
DR穆:根据专业序列和岗位级别来划出若干的岗位族,其实就是学习地图的玩法。但是,你们的特点有两个:一是和业务结合非常紧密,无论是基于胜任力推导课程,还是基于岗位推导课程,还是统一管理语言的课程,还是微课题,全部都是指向业务的;二是运用了一些打基础的课程和能够迭代地图的形式,前者是“打基础”,即统一管理语言的课程,有利于塑造“XX管理”,后者是“活内容”,即微课堂,随时让最聪明的XX员工去把外部的新鲜知识吸纳进来,大家共享!
许总:对,不能服务于业务的培训都是耍流氓。但如何服务业务,一定要做得巧。我们探索了这样的形式,就目前来看,这套体系表现还不错。
DR穆:人力资源管理是服务于战略和业务的,服务得好不好,还看高层的评价。公司高层对于企业大学现在的这个定位和运营效果满意么?
许总:应该还可以吧,因为我们成果蛮多的。像微课题啊,专题汇报啊,项目评优,六西格玛项目,老板都会参与。其实,老板的重视是必然的,除了我们是在展示人才外,更重要的是,人才们汇报讨论的内容全是和业务相关的。另外,我们搭建的这个平台对公司其实很有价值,可以让更多的Hi-Po有脱颖而出的机会。有点类似《星光大道》,为了发觉我们内部的明星。
DR穆:你们有没有从受培训员工得到反馈,他们觉得这样一套培训体系的亮点是在什么地方?
许总:XX的培训体系体现两个原则,一个是学以致用,一个是用以致学。既体现了为未来而学,同时也要兼顾学习的实战性。XX内部有一种说法,对员工最大的激励,不单单是钱,非常重要的是公司快速发展并且不断地为年轻人提供成长空间,创造发展机会,这才是对员工最大的激励。根据我们的了解,员工非常享受在XX大学吃苦的历程。对成功晋升的管理人员进行抽样调查可以发现,他们认为XX大学的课程是他们补给知识、技能的重要来源。
DR穆:你们的企业大学的划分方式很有意思。有一些企业大学就喜欢提供那种极度定制化的提供学习地图,包括学习地图里面没有规模效应的、比较个性化的东西,但这让他们的运营难度非常之大。有的企业为了划分学习地图,在定制化和规模化之间平衡,并且大量使用外购模式。
许总:我们的培训项目中,内部大概70~80%,外部30%~20%。有的企业大学人多,我们人少。这样的情况下,只能抓重点。我只关注一部分人,但会为其他人搭建平台,比如我们有个“百家讲坛”,有些员工对化妆感兴趣,如果这部分人多同时也有人愿意分享,那我们就帮他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
DR穆:对,我对您说的一点非常认同,企业大学就应该抓重点的一部分人。这和森马股份的HRD吕冰然女士的观点相似。总结起来说,就是要做好建筑的构架——核心人才。这部分人定了之后,建筑的构架就定了,这个楼修成什么样就定了。其他地方那些员工其实可替代性都是比较强的。所以,你们培训什么,不培训什么,哪些培训自己做,哪些培训学员做,哪些培训业务部门做,哪些培训外面做,都有非常清晰的界定,这确保了你们抓大放小,用最少的投入释放最大的影响力。
许总:这是我们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