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种管理层薪酬主体架构分析
作者:薪酬报告网 | 发布时间:2025-10-04七种管理层薪酬主体架构分析
第一种:固定薪酬 + 年终双薪/年终奖
除业务型、项目型、生产型及经营型部门的管理者外,多数岗位采用此类方式。其特点是以固定薪酬为基础,年终通过双薪或奖金形式进行补充。
第二种:固定工资 + 绩效考核
在固定薪酬之外,引入KPI或内部评分等考核机制,将考评结果与部分薪酬挂钩,实现对工作表现的量化评价与激励。
第三种:固定薪酬 + 项目/单元分红
在固定薪酬结构上,年终根据所负责项目或业务单元的利润或超额完成情况,进行相应比例的分红激励。
第四种:年薪制
部分企业对管理层实行年薪制,月度发放固定或相对固定的工资。然而,年薪制在提升管理层归属感与创造力方面的效果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第五种:固定工资 + 考核 + 年终奖 + 在职股权
此类模式在薪酬与绩效关联基础上,引入股权元素。需区分“股权改造”与“股权激励”:
股权改造 指通过购买、赠与等方式使管理层获得公司股份,属于定量分配,激励作用有限;
股权激励 则强调通过管理者的努力与贡献获取股权,是一种与绩效结果强相关的变量激励,具有更高的弹性与激励价值。
第六种:固定工资 + 多元化激励
当前企业逐渐意识到应对管理层实施更丰富、多元的激励方式。固定薪酬占比趋于降低,但需注意多元激励应形成系统,避免片面或单向,以确保与企业整体战略及人力资源规划有效联动。
第七种:KSF + 年终合伙人 + 未来股权激励
我们推荐该综合模式,以KSF(全绩效薪酬)为基础,结合年终合伙人机制,并面向未来引入契约股等股权激励方式,形成系统性的长效激励体系。
薪酬模式构建思路
在设计管理层薪酬时,应首先打破固有思维。若仅局限于现有方法与通道中寻找优化,难以实现根本突破。必须优先构建更有效的激励通道,再进一步设计具体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