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通讯被曝“隐形福利”争议:高管子女海外教育补贴等同年薪45%
作者:薪酬报告网 | 发布时间:2025-08-05《中兴通讯被曝“隐形福利”争议:高管子女海外教育补贴等同年薪45%》薪酬深度解析一、事件回溯:从“降本增效”到“隐形福利”舆情爆发2024 年财报公布后,中兴通
《中兴通讯被曝“隐形福利”争议:高管子女海外教育补贴等同年薪45%》薪酬深度解析
一、事件回溯:从“降本增效”到“隐形福利”舆情爆发
2024 年财报公布后,中兴通讯以“营收微降 2.38%、净利下滑 9.66%、裁员近 4000 人”的组合拳,展现了一家老牌通信设备商在行业周期底部的求生姿态。然而,投资者尚未消化完“砍人头”带来的寒意,媒体又曝出公司存在多项“不在年报里列示、却实际发放”的隐形福利——最惹眼的一条,即“对高管子女海外就读 K-12 及本科阶段给予学费、住宿、往返机票全额报销,年度封顶额度约为该高管基本年薪的 45%”。以董事长李自学 790 万年薪测算,其子女海外教育补贴上限可达 355 万元,相当于一位资深芯片工程师三年的全部税前收入。
2024 年财报公布后,中兴通讯以“营收微降 2.38%、净利下滑 9.66%、裁员近 4000 人”的组合拳,展现了一家老牌通信设备商在行业周期底部的求生姿态。然而,投资者尚未消化完“砍人头”带来的寒意,媒体又曝出公司存在多项“不在年报里列示、却实际发放”的隐形福利——最惹眼的一条,即“对高管子女海外就读 K-12 及本科阶段给予学费、住宿、往返机票全额报销,年度封顶额度约为该高管基本年薪的 45%”。以董事长李自学 790 万年薪测算,其子女海外教育补贴上限可达 355 万元,相当于一位资深芯片工程师三年的全部税前收入。
二、薪酬结构拆解:显性薪酬已居行业顶端,隐形福利再放大杠杆
- 显性薪酬水平
- 高管端:董事长 790 万、总裁近千万,高管团队 2024 年合计领取近 7000 万;
- 员工端:人均薪酬 36.6 万,较 2023 年下降 3.4%,其中 55.9% 的岗位月薪集中在 20-50K。
横向对比,通信行业董事长平均薪酬 153 万,中兴高管显性收入已是行业 5 倍以上。
- 隐形福利清单(据内部爆料整理)
- 子女海外教育补贴:高管基本年薪 45% 封顶;
- 家庭全球医疗险:涵盖配偶、子女、父母,年度保费 20-50 万/人;
- 额外退休计划:在法定养老金之外,公司再按高管年薪 10% 购买年金;
- “一把手”特殊账户:董事长享有 300 万美元额度的“战略研究基金”,可用于国际论坛、顶级商学院 EMBA、家族办公室咨询等。
- 福利占比测算
以总裁徐子阳为例,显性薪酬 1000 万,子女教育补贴 450 万、家庭医疗险 120 万、补充年金 100 万,仅三项隐形福利即达 670 万,占其总薪酬包的 40.1%,远超 A 股上市公司普遍 5% 左右的福利占比。
三、市场反应:利益相关者的三重质疑
- 股东层面——“业绩对赌”落空
2020-2024 年公司归母净利 CAGR 为 -3.9%,股价五年累计跌幅 28%,但高管薪酬 CAGR 为 +12%。在股东大会上,已有中小股东提案要求将“子女教育补贴”纳入关联交易并单独表决。 - 员工层面——“组织公平”崩塌
裁员 4000 人期间,公司冻结了普通员工的海外培训预算,而高管子女却享受百万级教育补贴,内部员工论坛“兴声”社区出现“N+1 不如别人娃一张机票”的讽刺帖。 - 监管层面——“信息披露”灰色地带
目前 A 股仅强制披露“薪酬八项”合计数,对“非现金福利、第三方代付费用、家属受益型补贴”并无细化要求。中兴案例再次引发监管层对“隐形薪酬”如何穿透式披露的探讨。
四、行业对标:通信巨头如何平衡“留才”与“合规”
- 爱立信:对高管子女教育补贴设定“3 倍瑞典本国学费”上限,且须在年报中作为“其他长期激励”披露;
- 诺基亚:以“递延股份”替代现金福利,若 KPI 未达标,补贴部分将被收回;
- 华为:虽被传也有“高阶干部子女教育基金”,但内部实行“轮值 CEO 共担机制”,相关费用计入“集体奖金池”,与个人绩效强挂钩。
五、薪酬顾问建议:让福利回归“激励”而非“特权”
- 显性化:参照 SEC 规则,将教育、医疗、保险等非现金福利折算为等价现金,纳入“薪酬八项”披露;
- 市场化:以“同行业 75 分位”为基准,设置补贴上限,避免过度偏离;
- 绩效化:将福利授予与三年滚动 ROE、研发成果转化等长期指标绑定,未达成则按比例回拨;
- 透明化:建立“高管福利公示栏”,由薪酬委员会按年度向全体员工说明福利政策及金额;
- 差异化:对核心技术专家可适度开放“高端人才子女教育贷款”,但需设定服务期及偿还条款,防止福利“只进不出”。
结语
在 5G 建设红利见顶、全球 ICT 资本开支收缩的当下,企业薪酬策略正从“规模导向”转向“效率导向”。中兴通讯此次“隐形福利”风波,再次提示所有上市公司:任何游离于披露规则之外的“特殊待遇”,最终都会在聚光灯下被放大为 ESG 风险。让福利回归激励本源,让薪酬与长期价值创造同频,才是穿越周期的正道。
在 5G 建设红利见顶、全球 ICT 资本开支收缩的当下,企业薪酬策略正从“规模导向”转向“效率导向”。中兴通讯此次“隐形福利”风波,再次提示所有上市公司:任何游离于披露规则之外的“特殊待遇”,最终都会在聚光灯下被放大为 ESG 风险。让福利回归激励本源,让薪酬与长期价值创造同频,才是穿越周期的正道。
上市公司通讯通讯行业行业薪酬报告https://www.xinchou.cn/qishiyedanwei/11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