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工应届生起薪倒挂:重点院校硕士1.5万,十年经验项目经理反降至1.2万
作者:薪酬报告网 | 发布时间:2025-08-04《上海建工应届生起薪倒挂:重点院校硕士1.5万,十年经验项目经理反降至1.2万》作者 | 薪酬顾问 2025年8月6日一、现象:应届硕士比资深经理多赚 30
《上海建工应届生起薪倒挂:重点院校硕士1.5万,十年经验项目经理反降至1.2万》
作者 | 薪酬顾问 2025年8月6日
一、现象:应届硕士比资深经理多赚 3000 元
过去一周,我在为某施工央企做薪酬体检时,从内部 HR 系统拉出了一组令人错愕的数字:
• 2025 届“双一流”高校土木工程硕士,入职上海建工某主力分公司,协议月薪 15 000 元(含 3 100 元住房补贴),全年 14 薪,首年现金收入约 21 万。
• 同期,一名 2015 年入职、持一级房建建造师、完整负责过两个 10 万㎡以上项目、年度 KPI 评级 A 的 35 岁项目经理,今年基础月发工资被下调至 12 000 元,全年奖金打包 3 万,合计 17.4 万——不仅低于应届硕士,甚至低于他本人在 2022 年的水平(当年 22 万)。
这组数字迅速在同行群里发酵,被戏称为“倒挂元年”。
过去一周,我在为某施工央企做薪酬体检时,从内部 HR 系统拉出了一组令人错愕的数字:
• 2025 届“双一流”高校土木工程硕士,入职上海建工某主力分公司,协议月薪 15 000 元(含 3 100 元住房补贴),全年 14 薪,首年现金收入约 21 万。
• 同期,一名 2015 年入职、持一级房建建造师、完整负责过两个 10 万㎡以上项目、年度 KPI 评级 A 的 35 岁项目经理,今年基础月发工资被下调至 12 000 元,全年奖金打包 3 万,合计 17.4 万——不仅低于应届硕士,甚至低于他本人在 2022 年的水平(当年 22 万)。
这组数字迅速在同行群里发酵,被戏称为“倒挂元年”。
二、溯源:为什么“新人价”高、“老人价”低
- 校招“抢人战”白热化
2023-2025 年上海三大市属建工集团(上海建工、隧道、建科)同时启动“十四五”人才倍增计划,硕士招聘量三年翻倍。为了在最短周期内完成“双一流”占比≥60% 的 KPI,各公司在校招端采用了“一口价”:凡是教育部学科评估 A- 以上高校硕士,统一 15k×14。该口径沿用至今,未随市场降温而下调。 - 社招“工效挂钩”改革
2023 年 8 月,上海建工董事会通过《2023-2025 年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实施方案》,核心是将项目经理“岗位工资+绩效”全面改为“产值提成+利润对赌”。在房建板块毛利率由 7.8% 跌至 4.2% 的背景下,大量项目经理的固定部分被主动调低,转而用“项目跟投”形式浮动。若当年无新开项目或产值未达标,账面工资立即缩水。 - 证书红利递减
过去五年,一级建造师(房建)持证人数在上海由 1.3 万增至 3.1 万,供需逆转导致证书津贴从每月 2 000-3 000 元跌回 800-1 000 元。十年经验项目经理的核心溢价被动削减。 - 内部薪酬结构惯性
国企薪酬包分“基本工资+津补贴+绩效奖金”三大块,前两块与工龄、职称强相关,后一块与企业效益强相关。当效益下行时,企业往往先砍绩效,再砍津补贴,而“新人”尚未纳入绩效体系,反而被保护。
三、横向比对:倒挂并非孤例,但上海建工最明显
• 中建八局华东公司:2025 届 985 硕士 13.5k×15,十年项目经理 18k×12,未倒挂。
• 上海隧道股份:2025 届 211 硕士 12k×14,十年项目经理 16k×14,未倒挂。
• 上海建工:2025 届目标院校硕士 15k×14,十年项目经理 12k×15,倒挂 20%。
• 中建八局华东公司:2025 届 985 硕士 13.5k×15,十年项目经理 18k×12,未倒挂。
• 上海隧道股份:2025 届 211 硕士 12k×14,十年项目经理 16k×14,未倒挂。
• 上海建工:2025 届目标院校硕士 15k×14,十年项目经理 12k×15,倒挂 20%。
结论:倒挂的直接诱因是“校招一口价”与“社招工效制”在同一母体里并存,且绩效系数向新人倾斜。
四、影响评估:对组织与个人的三重冲击
- 组织黏性下降
我们抽样 47 名 8-12 年经验的项目经理,34% 正在外部面试,28% 考虑回流设计院或业主单位,远高于 2022 年的 11%。离职动因中“薪酬倒挂”位列第一,高于“工作强度”与“家庭原因”。 - 人才结构失衡
应届硕士培养周期 3-5 年,短期内无法替代高阶项目管理者。若资深经理批量流失,将出现“青黄不接”风险。 - 薪酬公平性危机
员工对“同岗同酬”的敏感度远高于“外部竞争力”。内部公平一旦打破,文化冲击将直接反映在下一年度的敬业度调研。
五、对策建议:三步走让倒挂“软着陆”
- 立即:设置“经验津贴”补丁
对 8 年以上、持一级建造师且连续两年绩效 B 以上的项目经理,每月增发 3 000-5 000 元“经验津贴”,资金来源从校招预算调剂,周期 24 个月,避免“新人高、老人跑”。 - 中期:项目经理“职级+薪级”双通道
参照设计院做法,把项目经理分为 P1-P5 五个职级,每一职级设置薪酬区间,确保 P3(8-10 年)中位数≥应届硕士起薪的 1.3 倍,并随 CPI 联动。 - 长期:项目跟投“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对 2024 年以前入职的项目经理,沿用原“低浮动+高固定”结构;2025 年起校招新人全部纳入“高浮动+跟投”体系,避免同一制度伤害不同代际。
六、写在最后
薪酬倒挂表面是数字游戏,本质是企业在“人才争夺”与“成本控制”之间的失衡。上海建工的案例提醒我们:当校招预算以“战略投入”名义无限扩张,而内部绩效却不能覆盖真正的价值创造者时,倒挂只是时间问题。把薪酬逻辑从“花多少钱招人”升级为“为谁的价值付多少”,倒挂才会真正消失。
薪酬倒挂表面是数字游戏,本质是企业在“人才争夺”与“成本控制”之间的失衡。上海建工的案例提醒我们:当校招预算以“战略投入”名义无限扩张,而内部绩效却不能覆盖真正的价值创造者时,倒挂只是时间问题。把薪酬逻辑从“花多少钱招人”升级为“为谁的价值付多少”,倒挂才会真正消失。
上市公司建筑行业行业薪酬报告https://www.xinchou.cn/qishiyedanwei/11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