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语言选择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资讯 > 行业资讯

市政行业协会报告:2025年行业平均涨薪率2.8%,但BIM工程师薪资涨幅达15%

作者:薪酬报告网 | 发布时间:2025-08-03
市政行业协会报告:2025年行业平均涨薪率2.8%,但BIM工程师薪资涨幅达15%2025年7月,市政行业协会正式发布《2025年度市政行业薪酬白皮书》。数据

 

市政行业协会报告:2025年行业平均涨薪率2.8%,但BIM工程师薪资涨幅达15%
2025年7月,市政行业协会正式发布《2025年度市政行业薪酬白皮书》。数据显示,市政行业整体薪酬增长趋于理性,平均涨薪率为2.8%,较去年回落0.5个百分点,创近三年新低。然而,在“双碳”战略、城市更新与数字中国三大政策叠加下,BIM(建筑信息模型)工程师却逆势而上,平均涨薪率高达15%,成为人才市场的“一枝独秀”。本文尝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解析这一反差背后的薪酬逻辑,并为企业与从业者提供可落地的策略建议。
一、宏观:基建投资趋稳,薪酬预算整体收紧
2024年下半年起,中央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向“精准有效”转变,专项债发行节奏放缓,市政项目立项门槛提高。协会调研的312家企业中,有41%将年度调薪预算从原本拟定的3.5%下调至2.5%—3%区间。同时,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项目毛利下滑1.8个百分点,进一步压缩了人工成本空间。在此大背景下,行业整体涨薪率下滑至2.8%,与GDP平减指数基本持平,显示企业普遍采取“稳岗优先、提效其次”的保守策略。
二、中观:数字化岗位结构性稀缺,BIM人才溢价凸显
尽管总体预算收紧,但市政项目正向“投建运一体化”与“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演进。协会统计显示,2025年新开工项目中,应用BIM技术的比例已达68%,较去年提升22个百分点。目前全国注册BIM工程师约6.4万人,而市政领域有效需求约9.8万人,缺口高达33%。供需失衡直接推高薪酬:
  • 初级BIM建模员:年薪中位数由2024年的11.8万元升至13.6万元,涨幅15.3%;
  • 中级BIM专业工程师:年薪中位数由19.5万元升至22.4万元,涨幅14.9%;
  • 高级BIM项目经理:年薪中位数由32万元升至36.8万元,涨幅15.0%。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为锁定关键人才,开始普遍采用“项目津贴+数字化专项奖金”的组合包。某央企市政分公司将BIM工程师的项目津贴从每月1500元提升至5000元,且不与绩效考核挂钩,直接推高了固定薪酬比例。
三、微观:能力模型升级,薪酬结构重塑
BIM工程师的高涨幅并非“普调”而是“分化”。协会调研发现,仅掌握Revit、Civil 3D等基础软件操作的从业者,涨薪幅度不足6%;而同时具备“BIM+GIS”“BIM+碳排放计算”“BIM+造价5D协同”复合能力的人才,薪酬涨幅普遍超过20%。
在薪酬结构层面,市政企业正从“岗位工资”转向“能力单元定价”:
  1. 基础工资:占比由60%降至45%,保障基本生活;
  2. 能力津贴:按数字化技能模块(如参数化族库开发、IFC标准解析)分级发放,最高占月薪25%;
  3. 项目分红:以BIM模型为载体的工程量校核、碰撞检查节约金额按3%—5%提成;
  4. 中长期激励:头部企业开始试点“数字资产股权”,将BIM模型数据资产化,核心工程师可按贡献值享有未来运营收益分红。
四、企业策略:三步走锁定高潜BIM人才
  1. 建立“内部认证+外部补贴”双通道:在行业协会技能等级证书之外,企业可增设内部Level认证,通过考核即发放500—2000元/月的能力津贴,既控制成本又留住人才。
  2. 推行“项目跟投”机制:允许BIM团队以技术成果入股PPP项目,分享运营期现金流,降低一次性薪酬支出压力。
  3. 搭建“市政+BIM+运维”交叉培养体系:与本地高校共建“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孪生实验室”,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参与企业真实项目,毕业后签订3—5年服务协议,实现人才前置锁定。
五、从业者建议:从“工具人”到“数据资产官”
  • 纵向深耕:优先考取市政专业BIM二级(高级建模师)及一级(综合应用师)证书,系统学习《市政工程信息模型交付标准》(GB/T 51447-2024),确保专业语言一致;
  • 横向拓展:补足碳排放计算、数字孪生运维、FIM(设施信息模型)知识,形成“设计—施工—运维”全周期视角;
  • 薪酬谈判:以“模型复用率”“数据准确率”为量化指标,提出将绩效奖金与节约造价挂钩,争取项目分红比例上浮至4%以上;
  • 职业路径:3—5年内从“建模工程师”晋级为“数字孪生项目经理”,目标薪酬50万元+项目分红,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关键节点。
结语
在市政行业整体“低增长”时代,BIM工程师的高涨幅揭示了薪酬分配的一条新规律:谁能把数据变成资产,谁就能在存量市场中获得超额回报。对企业而言,提前布局数字化人才梯队,是将政策红利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对从业者而言,唯有跳出“画图建模”的舒适区,升级为“数据资产运营者”,才能在下一轮周期中持续享受溢价。


上市公司市政行业薪酬报告https://www.xinchou.cn/qishiyedanwei/11132.html


上一篇:成都建工“技术入股”新政:骨干员工可获项目分红,最高年薪达2
下一篇:暂无
热门服务和内容

业务咨询

  • 公众 号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信
  • 商务合作

  • 官方微信

    抖音号

  • 官方微信
  • 上海信贤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薪酬网 ALL RIGHT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 沪ICP备10219271号-8
    ×

    升级VIP会员

    会员报告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