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语言选择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资讯 > 行业资讯

2025仓储物流行业薪酬白皮书:长三角地区平均年薪12万,落后珠三角地区28%

作者:薪酬报告网 | 发布时间:2025-08-02
2025仓储物流行业薪酬白皮书:长三角地区平均年薪12万,落后珠三角地区28%【核心发现】• 区域差距:长三角通用岗位平均年薪12.0万元,珠三角同口径达15

 

2025仓储物流行业薪酬白皮书:长三角地区平均年薪12万,落后珠三角地区28%
【核心发现】 • 区域差距:长三角通用岗位平均年薪12.0万元,珠三角同口径达15.4万元,差距28%。
• 职能差异:仓储规划/自动化工程师等“技术+运营”复合岗位,珠三角溢价高达35%,是拉大区差的主因。
• 人效拐点:长三角人均管理面积9,300㎡,高于珠三角7,800㎡,但单位面积人力成本仅为其86%,显示“以量补价”策略。
• 应届生起薪:长三角本科平均7.1万元/年,低于珠三角8.3万元/年;硕士差距拉大至1.8万元/年。
• 未来12个月预测:若保持当前涨薪节奏,区域差距仍将维持25%—30%,短期难以收敛。
一、样本与口径说明
本次调研由薪智联合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共同完成,样本覆盖全国2,180家仓储物流企业,其中长三角(上海、苏州、宁波、嘉兴、南通、无锡)企业713家,珠三角(深圳、广州、东莞、佛山、惠州、中山)企业652家,时间截面为2025年1—3月薪酬实发数据。文中“通用岗位”指仓储主管、物流调度、质控专员、自动化设备运维、库存分析师等一线/准一线职能,不含高管及销售提成岗。
二、区域总览:12万 VS 15.4万
以年固定薪酬+年度 guaranteed bonus 为统计口径,长三角通用岗位50分位值12.0万元,珠三角50分位值15.4万元,差额3.4万元,幅度28%。若计入年终奖及加班津贴(Total Cash),差距仍维持27%。进一步拆分:
  1. 基础岗位(仓管员、叉车工):长三角9.2万元,珠三角10.8万元,差17%。
  2. 专业岗位(自动化运维、IE工程师):长三角14.5万元,珠三角19.6万元,差35%。
  3. 基层管理(仓储主管、运输班长):长三角11.7万元,珠三角14.1万元,差21%。
    可见“中高端技术+管理”是区域薪酬落差的主要来源。
三、差距形成的三重驱动
  1. 产业结构差异
    珠三角跨境电商、生鲜冷链、3C高值货品仓占比高,自动化立体库渗透率54%,对“技术+运营”复合人才需求旺盛;长三角仍以传统零售、汽配、大宗商品仓为主,立体库渗透率38%,岗位技能要求相对单一
  2. 人才供需差异
    2025Q1珠三角智能装备运维岗位招聘量环比+41%,而长三角仅+12%;供需失衡推高珠三角溢价
  3. 企业支付能力差异
    珠三角仓储租金指数(CBRE口径)较长三角高22%,叠加跨境电商毛利优势,企业更愿意为人才支付溢价;长三角园区近年大量新增供应,租金承压,传导至薪酬端。
四、人力效率与成本对比
以“人均管理面积”与“单位面积人力成本”交叉分析:
• 长三角:人均管理9,300㎡,单位面积人力成本1.29元/㎡·月。
• 珠三角:人均管理7,800㎡,单位面积人力成本1.50元/㎡·月。
换算可得,长三角每万元薪酬支撑80㎡运营面积,珠三角仅支撑67㎡。换言之,长三角企业通过更高的坪效对冲了薪酬劣势,但技术升级一旦放缓,薪酬差距或进一步放大。
五、应届生起薪与梯队培养
2024届本科平均起薪:长三角7.1万元,珠三角8.3万元;硕士:长三角9.0万元,珠三角10.8万元。值得关注的是,珠三角企业更倾向“高起薪+快速晋升”策略:
• 入职两年内晋升主管比例:珠三角18%,长三角11%。
• 三年内攻读在职硕士资助比例:珠三角27%,长三角14%。
这使得珠三角不仅“买的贵”,而且“留的久”,进一步推高平均薪酬水位。
六、福利与灵活用工
福利预算50分位:长三角581元/人·月,珠三角640元/人·月;差距10%。但珠三角灵活用工渗透率达34%,高于长三角22%,企业可将部分旺季成本外移,实际固定薪酬压力被稀释。
在节日福利结构上,珠三角对“即时激励”偏好明显,中秋/春节现金礼包占比高出长三角8个百分点,形成差异化雇主品牌。
七、未来12个月展望
薪智预测模型显示:
• 2025Q2—2026Q1,长三角物流仓储行业整体涨薪率-0.5%~1.2%,珠三角1.8%~3.5%。
• 区域差距仍将维持25%—30%,技术岗位差距或进一步扩大至40%。
建议长三角企业:
  1. 加速自动化升级,以人效提升换取薪酬竞争力;
  2. 建立“技术+运营”双通道职级,缩短高端人才晋升周期;
  3. 灵活运用“长三角园区成本洼地+珠三角技术飞地”双布局,实现人才与成本的动态平衡。
【结语】
28%的薪酬差距不是简单的“高低”问题,而是产业结构、人才策略、企业支付能力多重作用的结果。对于长三角仓储物流企业,与其被动追赶,不如以人效为核心、以技术为抓手,在下一轮产业升级中重塑薪酬竞争力。


 

上市公司仓储物流行业薪酬报告https://www.xinchou.cn/qishiyedanwei/11131.html


上一篇:圆通速递“无人机配送”项目带动技术岗薪资暴涨,较传统岗位溢价
下一篇:菜鸟网络被曝“隐形福利”争议:员工子女国际教育补贴等同年薪1
热门服务和内容

业务咨询

  • 公众 号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信
  • 商务合作

  • 官方微信

    抖音号

  • 官方微信
  • 上海信贤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薪酬网 ALL RIGHT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 沪ICP备10219271号-8
    ×

    升级VIP会员

    会员报告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