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花一分冤枉钱,让员工从“躺平”到“狂奔”?
作者:薪酬报告定制 | 发布时间:2025-10-10有什么方法能够将员工9000元收入降低为4000元,且员工愿意接受?
关于业务人员的薪酬结构,高底薪低提成与低底薪高提成哪种更合适?
例如,现有员工已采用无责高底薪模式,应如何调整?目前是否存在业务人员无业绩责任却享受高底薪的情况?
假设某员工的薪酬框架为:固定底薪8000元,无责任要求,提成比例为1%,无业绩考核。按此计算,月收入约为9000元。在此情况下,员工是否会积极拓展业务?
员工更关注哪部分收入?从收入结构来看,其主要收入来源为底薪,而1%的提成仅占1000元,约占总收入的10%多一点。这是否意味着员工对提成部分并不重视?
若希望提升该员工的业绩,应如何调整薪酬方案?如何调整才能既避免风险,又让员工愿意接受,从而推动业绩增长并实现收入提升?
降低底薪、提高提成比例是一个常见思路。但具体应如何设定底薪与提成的数值?
若将底薪直接降至2480元,员工必然不满。那么,如何调整才能让员工满意?
薪酬改革的目的是否应为降低员工收入?显然不是。改革的核心在于激发员工动力,提升其收入水平。企业仍愿意支付9000元,但希望通过调整结构,激励员工创造更多业绩,从而获得高于9000元的收入。
切勿试图将员工收入从9000元强制降至4000元并期望其接受。员工工资具有刚性,只能增加难以减少。若强行降薪,即便短期内员工因外部机会有限而留下,其积极性仍会受挫。
因此,薪酬调整应着眼于改变核算方式,增强员工动力,实现公司与个人的共赢。以下是具体调整思路:
测算临界点:
原方案中,员工底薪8000元,提成1%,月收入约8800元(为便于计算,以8800元为例)。按1%提成反推,其业绩约为8万元。
调整后,底薪降至2480元,差额为5520元。需通过提高提成比例弥补此部分收入。若8万元业绩需弥补5520元,提成比例需增加约7个百分点(即提成比例升至8%)。按此计算,员工收入为2480元 + 8%提成,略高于原收入,从而确保其接受度。数据验证:
建议基于12-14个月的历史数据反复推演,确保新方案下员工收入不低于原水平。通过具体数据向员工展示测算过程,增强其安全感。保险机制:
实施前三个月,新旧方案并行运算,薪酬按较高者发放。此举彻底消除员工顾虑,避免反对意见。
三个月后,若员工业绩提升(例如每月多完成4万元业绩),按新方案计算收入将显著增加(如增加2800元),员工会更乐于接受新方案。平稳过渡:
第四月起,全面启用新方案,取消旧方案。由此,高底薪低提成模式顺利过渡为低底薪高提成模式,且无人提出异议。
针对招聘问题:低底薪可能增加招人难度,而高底薪易养懒人。解决方案如下:
新人入职前三个月采用“较高底薪+较低提成”模式(例如底薪5000元,提成5%)。
三个月转正后,调整为“低底薪+高提成”模式(如底薪2480元,提成8%)。
若员工三个月内无法达到转正标准,予以淘汰。此方式既可吸引新人,又能控制固定成本,实现共赢。
关键要点:严格筛选面试人员,确保其潜力;通过三个月试用期有效过滤不合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