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工资?第一讲:重新定义薪酬与它的战略地位
作者:薪酬报告定制 | 发布时间:2025-09-22本次薪酬体系建设课程计划分为六讲完成,今天是第一讲“薪酬体系建设”。后续内容将分为两大模块:基础篇与技术篇。
基础篇主要内容
基础篇涵盖以下四个要点:
薪酬的定义
薪酬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常见管理问题
薪酬体系的基本认识
技术篇主要内容
技术篇将探讨薪酬体系的具体工具与方法应用,分为两大类工具:
岗位工资设计相关工具
岗位奖金设计相关工具
在技术篇第一类“岗位工资设计”中,重点涉及四项技术:
薪酬结构设计
岗位价值评估(标星号为重点内容)
岗位薪档表设计:重点探讨固定工资与绩效工资的设计,包含七个要点
岗位薪档表设计:重点关注计件工资的设计
技术篇第二类“岗位奖金设计”作为第五项技术,将探讨岗位激励奖金的设计原理与方法。
以下是第一讲“基础篇”的详细内容:
一、薪酬的定义
薪酬常与薪水、收入、工资、福利、激励奖金等概念相关联。薪酬等于薪水或收入,即员工从公司获得的所有收入总和。因此,薪酬在逻辑上大于或包含工资。薪酬构成可能包括工资、福利、津贴、补贴、奖金及分红等子项,不同岗位的薪酬结构存在差异,但工资、福利和奖金通常是主要组成部分。
二、薪酬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本课程以目标为导向,认为企业管理应通过解决问题实现目标,并依靠优化全员行为来解决问题。这一逻辑需依赖一个基石和三个合力:
基石:组织体系(包括组织架构、岗位三定——定岗、定责、定编)
三个合力:人才体系(人才评估、管理、发展)、薪酬体系与绩效管理体系
共同作用推动全员行为优化,解决战略问题,达成战略目标。薪酬激励体系在此过程中激发员工正向高效行为,促进战略目标实现。
薪酬体系建设的关键点包括:
体系建设结构梳理
岗位序列
岗位价值评估
薪等表设计
薪酬激励策略设计
薪酬管理体系助力企业吸引、保留和激励人才,传递企业重视的目标、高价值岗位及应受鼓励的员工类型等信息,体现目标导向、岗位价值差异及员工激励。
三、薪酬管理常见问题
多数企业存在十大薪酬管理痛点:
60%的企业薪酬策略与战略脱节,激励未向关键岗位倾斜,呈现“大锅饭”现象
76%的企业混淆工资与薪酬概念,设计混乱
46%的企业岗位薪酬定位脱钩,未区分激励与保障导向
72%的企业未研究岗位价值,忽视内部公平
39%的企业未研究薪酬序列,结构混乱
55%的企业贡献与激励脱钩,未体现岗位价值与员工贡献回报
58%的企业缺乏外部市场竞争性,关键岗位人才吸引力不足
70%的企业薪酬结构设计混乱且不透明
60%的企业未按时动态调整薪酬政策(建议每两年调整一次)
40%的企业缺乏横向薪酬变动空间,岗位薪酬僵化
四、薪酬体系的基本认识
薪酬体系由四个模块构成:
岗位类别:按导向分为激励导向与保障导向,按序列分为管理、职能、技术、销售与生产序列
岗位价值:强调研究岗位相对价值以实现内部公平,实行以岗定薪,再按实际贡献确定薪酬回报
薪酬组成:包括工资、福利、津贴及激励性报酬(如奖金、分红)。需注意薪酬不等于工资,绩效工资不等于绩效奖金
薪酬科目:需区分固定工资、绩效工资、提成、计件工资及奖金对应的财务科目(如人工成本、营销费用、生产成本、利润分配),以实现科学管理
完整的薪酬体系架构基于“一个M三个P”逻辑:
市场价值(Market)
岗位价值(Position)
个人价值(Person):包括能力与胜任力评估
业绩价值(Performance):体现绩效高低及奖金分配
总结
本讲为基础篇,涵盖了薪酬的定义、薪酬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常见问题及薪酬体系的基本认识,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