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度培训计划制定实务(二)
作者:薪酬报告定制 | 发布时间:2025-07-09二、岗位分析
岗位分析主要运用于对关键岗位的专业技能内容的培训需求分析,现在流行的胜任素质模型在培训中的应用也主要体现在对该岗位培训需求的确定上。由于胜任素质模型的建模、测评等过程非常系统和烦琐,很多公司还无法做到借助胜任素质模型来确定岗位的培训需求,笔者在这里提到的岗位分析,也不涉及岗位胜任模型,主要指通过岗位的任职要求和关键知识技能来分析培训需求,其前提是该岗位的任职要求和关键知识技能是科学并通过验证的。
借助该岗位的任职要求和关键技能来分析培训需求主要有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参考该岗位职位说明书、任职要求、访谈岗位任职者和其上司等方式获得岗位信息,确定本岗位的主要职能领域;第二步、根据岗位主要职能分解出具体的知识要素和技能要素,并按5分制对其重要性进行评分;第三步、汇总形成知识要素表和技能要素表,并形成针对性的课程设置目录和重要性指数。表2以某公司车间班长岗位示例:
岗位名称 | 车间班长 | 任职人 | ××× | |
主要职能 | 知识要素 | 技能要素 | 课程设置目录 | 重要性指数 |
生产现场管理 | 生产作业指导书和现场纪律 | 下达指令的技巧 | 现场管理实务 | 5 |
产品质量管理 | 产品生产工艺与岗位作业指导书 | 人际沟通技巧 | 品管七大手法 | 4 |
下属培育 | 车间现场管理规范 | 沟通技巧 | 班组长角色认知 | 3 |
(表2:岗位分析得出培训需求)
另外,现在很多外部培训机构都开始有意识的针对专业职能领域开设系统课程,如销售类、财务类、领导力类等,其公开的宣传资料有一些明确了这些业务领域的能力模型,根据能力模型设置不同级别的课程内容,可以作为我们设置岗位课程的参考。
三、人员分析
人员分析主要包括人员绩效分析和人员发展分析两个方面。
绩效分析就是根据员工工作绩效表现,根据绩效标准定义其绩效问题,并分析出主要原因,确定通过培训可以改善的能力和行为,并确定具体的培训内容和课程设置。绩效分析的关键点在于绩效的标准必须清晰,且对绩效现状的评估是真实有效的。在评估绩效现状的时候,注意区分管理问题与培训问题,培训不是万能的,有些不是培训能解决的问题就不能用培训来解决。如员工经常迟到,工作中有不满情绪,对工作厌烦并不断出现失误,这就很可能是管理问题,并不是通过劳动纪律培训就可以解决的。
人员发展分析是根据员工发展模式制定阶梯式的系统课程,从低到高逐级进行针对性的培训,经过低一级课程培训合格后才有资格进入上一级课程的学习,图2为某公司针对性的人员发展课程设置。这类培训更多的通用性的管理培训课程,比如西门子管理学院的S系列培训课程、用友四级领导力培训体系等,都属于人员发展类课程。
(图2:人员发展针对性的课程设置)
步骤二:遴选需求
在完成培训需求调查后,我们需要将培训需求数据和资料进行汇总,这时我们会发现培训需求总是很多,有组织需求和个人需求,长期需求和短期需求,通用需求和个别需求,那么,怎样从这些错综复杂的需求信息遴选出最有价值的培训需求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一般企业培训课程体系的构成,图3所示的“汉堡”课程体系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课程体系构架模式。
(图3:汉堡课程体系)
为了便于培训课程的实施,年度培训课程计划一般分为两个部分执行,一类是公司级的年度培训课程计划,由人力资源部负责管控和实施,主要包括基础技能、管理才能和其他专项培训课程等内容;另一类是部门级的年度培训课程计划,主要是专业技能的培训,由各部门主导达成,人力资源部协助部门按计划实施各项内外部培训课程。这样将不同类别的课程分解到相应的负责单位,有利于培训课程计划的达成率和培训效果。
但是,年度培训课程计划并不是要绝对覆盖公司培训课程体系每一模块的内容,而是要根据需求来确定重点,如某企业明年度的主要目标是降低成本,提高净资产收益率,那么生产运作类和财务审计类的培训内容就成为重点课程,需要纳入公司级培训课程计划,而不仅只由生产部和财务部自行组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