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咨询师与管理培训师高端培训(四)
作者:薪酬报告定制 | 发布时间:2025-07-07陈忠苏:互联网发展与咨询培训业产业机会
时代创投董事陈忠苏:互联网发展与咨询培训业产业机会
下面讲讲行业未来的一些走向。我完全是从行外人角度看这个行业,很多可能不正确,谨供参考。
第一,我觉得咨询和培训要分开,不能是一条龙。我当时找培训项目,咨询在里面老是拆不开,公司里面的人要两边都做。我认为咨询业务,人的因素更大,咨询可扩展率不大。培训行业里面可以找一个很大培训公司,因为商业模式可以有高的可扩展性。 拆分后的一些咨询企业,可能往大的方向发展,如果做全面的服务,就像我们现在所有的“四大行”经过几十年的时间慢慢变成四大行,不是说一天就到位了。客户群的分类也很清晰,有的大客户、大机构,有的是小机构,有的是高级培训,有的是普遍的大众化的培训。
其次,现场培训不会死掉,一定会继续长大。它的内容质量会提高,会做他自己更擅长的事情。培训机构形象上会做一些投入,可能未来大家对品牌的信任度比对人的信任度更重要。另外,高端客户和低端客户的培训也会分化。我是从谁出钱怎么赚钱这个角度来看问题,别人是从质量提升看,看法可能不一样。
下面谈谈一些模式。从投资的观点来看,我们关注几个热点:第一,市场潜力和这个行业的增长是不是往正面的方向走。另外这个行业、这个公司在某些方面是不是理清楚了。还有就是潜在的潜力和核心优势在哪里,或者是商业模式是不是可持续性,可扩展性,以及团队和执行力,还有最后就是怎么赚钱回来,怎么退出。这是投资家看项目的一些基本的要素。
我再介绍一下为什么五家公司开始追踪Saas模式。功能上没什么两样,内容管理系统、学习管理系统、虚拟教室、后台平台都差不多,我们管理不仅是软件,还包括硬件网络维护运营服务,这是一个功能,架构是这样子,一个特点就是说,这个平台做出来的时候,比如说你是培训公司,你从你网站一点出来是E—learning系统,这是你的系统,后台存在ATEL,品牌上保留培训机构的品牌,内容、数据在后台,管理是后台。这有什么好处呢?后台系统做好了,你只要把页面换一换就可以了,如果着急,一两天就可以上线,最长是一两个星期,还有就是这个系统一定可以上。微软MSN就可以看到ATEL在运营,你看不到是微软的品牌。还有整体的成本下来,为什么呢?投资不用花很多时间,很多的钱去买带宽,闲置在那边,买一个服务器,一天用两三个小时,我们现在有几十家、几百家在用,共享闲置的资源,就会把成本降下来了,自然而然技术成本就下来了。这是我们做这个模式的特点,所以很多人在学。
还有几个特点强调一下。这是你的公司、你的品牌、你的形象,我们是后台,等于我们为培训机构服务。另外,我们不做课件,也不做培训,而是专门做IT公司,专门做服务。很多人是一条龙服务,每个人都是竞争对手,我们现在一大半单跟原有的客户一起去拿,我们是合作、互利的关系,你们东西卖得多了,E—learning课程卖通了,我们才有业务,确实是共赢的关系。
我们的收费模式很简单,刚开始只收几万块钱,最后培训公司赚了钱,按小时收费,我们有固定的每小时多少钱。你们不管卖多少钱,我收的是固定的。
国际资本面向中国管理咨询、培训业的投融资方向
非常高兴,也非常感谢人民政协报社能够让我来做简单的介绍。因为对于所谓整个教育行业的投融资这个话题,我们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去控制和掌握,只是能够有机会与大家分享。我之前在新东方教育集团工作过几年,管理过它的分校、管理系统和教学等,还有在线教育和产业。新东方上市以后,我才离开,进入投资行业,所以说在教育行业上,我既有点运营经验,同时也有一些投资经验。
我在IDG内部对同事讲一个问题,即换一个角度看看消费和教育行业。当时因为我们也小小发明了一个简单的小的系统和理论来解析教育行业,包括消费品行业。我们把这些公司分成了几个类别。其实,我们做投资的有时很痛苦,因为大部分情况下是你看不懂的东西,你是外行,不管再怎么学,你也是外行,外行还要保持有一个原则,即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投资。所以我们只好找一些理论安慰我们在每一个投资过程中的决策,也是这样的原因,造成我们老是要从不同的角度做一些抽象和总结。
我们将公司分成市场型公司、产品型公司、资源型公司和平台型公司四个类别。产品型公司比较有特点,是资本市场当中觉得最好的公司。它通常具有的特点很简单,就是这种类别的企业非常专注于产品的开发,这类公司从创始人开始,就非常典型的具有产品经理的特色。换句话说,你看见这样的人,他有时候干的事不像CEO干的事物,他经常越过很多层级,直接管理产品,接触第一线的消费者,并对投诉非常重视。苹果公司、Google是一个典型的产品型公司,新东方的俞敏洪、腾讯的马化腾是这样的CEO。产品型公司另一个特点是用户体验和细节的关注程度超过了几乎所有的公司。我们经常购并说腾讯是一个经常模仿而不会超越的公司,但腾讯每件事要做就做得最好。我们见过若干次,即便这个产品很赚钱,不管是无线还是互联网上,他认为不能导致95%以上的用户体验是一样的,特赚钱也会把产品拿下来。
这类企业最大的缺点是很难创新,很难创新的原因是当你对一个产品的细节要求非常高的时候,你一定对这个东西很满意很舒服的时候才会推出去,你永远不可能是第一个推出这个玩意的人。没有用户体验,你推出任何一个全新的东西,从来没有试过的东西,你要冒很大的用户风险,一般产品型公司几乎很少有人干这件事。但是当一个产品型的公司具有创新能力的时候,几乎很难再被其他公司超越,比如最典型的Google。
市场型公司基本上是在产品的供求关系上,或者在产品的设计上,在市场的细分当中,大家的差异性并不大,里面主要决定性的因素不管是在市场的途径上,还是在驱动的渠道环节上,还是在能够想到的媒体宣传方式上,它都有一些非常突出的营销能力。这种类型的公司有两个东西要突破,这两个突破其实是蛮难做的事情。从各类消费品行业来看,市场型公司一般瓶颈会出现的比较快,他大到一定程度之后,缺乏了产品的议价能力。换句话来说,他的增长过程当中,平台会来得比上面那类公司稍微短一些,或者稍微低一些,在瓶颈上会挣扎蛮长一段时间,因为你既不能花比别人更多的钱,获取一个平均客户,你也很难把你的产品相对缺乏识别度的情况下,进行比较高规格的提价或者是议价,所以说他的瓶颈来得比较难做一些。这种类型的公司可能会有第二个问题,因为他最大的竞争力在于他的执行力本身,这件事情他不能不断的被精细化,他极有可能在数据和执行力方面被超越,这是市场型公司本身具有的优点和缺点。
第三类企业叫资源型公司,他通过获取比较明显的一个资源而建立了一个相对比较高的地位,因为他有壁垒的保护,相对来讲可能市场化的程度和执行力也不一定需要那么强。我们自己投的中华学习网,他获取了国家远程教育的牌照,这也是典型的资源。其他行业比如说房地产行业或者是游戏行业当中,我们认为也比较典型的,像盛大因为最早在全国获取了两三款非常好的游戏的代理权而成为最开始的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当中最核心的部分。资源型公司的特点由于保护性的壁垒比较高,相对市场化的程度不那么高,包括中国的我们看,我们花了很多时间看的,甚至我们也去尝试投的学历教育机构,因为他有学历教育的牌照在这儿,保护性门槛也非常高,他的市场化程度,比在座的培训机构和管理培训机构相对来讲差很多,这个导致的结果是什么样的情况,我们会发现另外一个非常有特点的演变,就是一个资源型的公司,当他足够强大的时候,或者当他的创始人足够聪明的时候,或者换句话说,他扩张的需求不能满足的时候,资源型的行业难扩张,他缺乏一定的连续性,他在市场寻求扩张的过程中,需求不能被满足的时候,他们通常由于自己习惯性的企业文化,把自己转化成一个平台类的公司,你说什么叫做平台类的公司,很简单,教育行业比较敏感,我们不好举个别公司的例子,我们就说在游戏行业当中,像盛大这样的,他最终变成了一个需要去靠不断的兼并收购和控股性的股权合作,吸纳更多的企业在这个平台上,这个就变成了一个典型的平台型的公司。
资源型的公司,在我们当时的论证里面,为什么非常习惯的转为平台型的公司,我们这块可以举一个针对性的例子,中国高等教育机构,我们算了一下,在过去的一年拿到钱,学历教育机构拿到钱加起来大概超过了两个多亿,三个亿美金的样子,高等教育机构扩张非常困难,因为你拿一张牌照和第二张牌照未必有什么关系,他转成平台型的公司,把自己变成融资的平台,这是典型的从资源到平台的过渡模式。只是在这块,我们没有结论,原因是因为我们刚才讲过,资源型的公司在扩张过程多种的痛苦,但是我们并没有结论是说,我们并没有看到足够多的中国公司,从资源类公司转成平台公司之后,会不会演变成好的伟大的资本市场认可的公司,这件事您问我,我们当时讲的时候也是持有了问号,我们不知道从资源迈到平台这个艰苦的转型过程,最后会不会有很完满的资本市场的结果,这是我们刚才讲的,因为讲的比较粗,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像我们内部做报告一样,把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公司类型都分辨出来,我们只是想说产品、市场,资源和平台这四类的公司,我们在讲完这件事情之后是在一段时间当中,我们还曾经在我们自己内部也广泛的讨论过,他适用在其实我们发现各个消费品行业,教育行业,其实当然也不例外,当然每个人都在,我们每个人都在花了我们最大的心血去寻找产品类的公司,但是我们发现说,每当我们碰见具体案例的时候,我们很难完全的适用这个原则,因为你被很多具体运营上的东西和财务上的东西,已经基本上跟迷惑住,或者是给圈进去了,很难做这样的理性判断,所以非常不幸的一件事,我这个理论,我们讲出来这件事,我们今天很多投资人,公司讲的时候他们觉得很有道理,但是对各位来讲,我们只能分享这个理论,真正的就事论事这件事上,他不一定能起到百分之百的作用,对于教育行业的投资和融资分析,我们确实看过很多公司,我们能够贡献给大家,希望多多少少对每个人最少有一点点用处和启发的,就是我们刚才自己前一个阶段所发明出来的对公司判断的简单分类。
最后一句话,从资本市场的表现上来讲,我们当时也做了几个行业,在四个不同类型当中的分,我们发现,虽然没有明确的100%的指向性,但是基本上来讲,产品型的公司的表现同类会比市场型的好,市场型会比资源型的略好,我讲的表现,都是指我们讲的市盈率,就是资本市场对这件事情将来发展空间和发展速度的认可程度,基本上会是这样一个趋势,但是平台这件事还是一个问号,我们没有办法来看得到,到底这个平台公司是更瘦还是更不瘦,还是跟某类一样瘦的资本市场的追捧和不追捧,平台的公司在现在的教育行业当中已经出现了,但是我们仍然对那个保持一个问号,我们也没有具体的结果,所以说我们能够跟大家分享的就是代表IDG跟大家分享的对于教育行业的理解,基本上仅限于此,多谢各位的宝贵时间,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