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咨询师与管理培训师高端培训(三)
作者:薪酬报告定制 | 发布时间:2025-07-06李丰:解析教育培训公司投融资趋势
I DG投资公司副总裁李丰:解析教育培训公司投融资趋势
杨妤
当前教育培训行业已经成为风投公司非常青睐的领域,在首届中国管理咨询与培训业振兴论坛上,IDG投资公司副总裁李丰为与会者分析了教育培训行业四类公司的特点及获得资本的可能性。之前,李丰曾经做过很长时间的教育行业,IDG在学历教育上投资了弘成教育,在语言培训上投资了新航道,在职业教育上投资了达内科技,同时还投资了精品学习网、中华学习网等。据记者了解,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风险投资公司之一,IDG目前已经在中国投资了100多家优秀的创业公司,包括携程、百度、腾讯、金蝶、如家等公司。
李丰把教育公司划分成市场型公司、产品型公司、资源型公司和平台型公司。产品型公司是资本市场当中最受青睐的公司,它通常具有的特点就是非常专注于产品开发。另外,该类公司创始人从一开始就具有非常典型的产品经理的特色。李丰认为新东方的俞敏洪就是典型的产品经理,换句话说就是教学领导。他认为这类企业最大的缺点是很难创新,但当它具有创新能力的时候,几乎很难再被他人超越。
市场型公司基本上是在产品的供求关系或者设计上,在市场的细分当中差异性并不大,里面主要决定性的因素是它无论在市场的途径上还是在驱动的渠道环节上,还是在媒体宣传方式上,都有一些非常突出的营销能力。李丰认为这类公司瓶颈会出现得比较快,它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因为缺乏产品的议价能力,在瓶颈上会挣扎很长一段时间。他分析这类公司最大的竞争力在于执行力本身,它不能不断地被精细化,极有可能在数据和执行力方面被他人超越。
资源型公司通过获取比较明显的资源建立了一个相对比较高的地位。李丰分析,这类公司因为有壁垒的保护,相对来讲市场化的程度和执行力不一定那么强,类似于IDG投资的中华学习网。他认为当一个资源型公司足够强大的时候,或者当它扩张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的时候,资源型公司通常由于自己习惯性的企业文化,把自己转化成一个平台型的公司,即把自己变成融资的平台。而从资源类公司转成平台类公司之后,会不会演变成好的受资本市场认可的公司,对此李丰持有疑问。
从资本市场的表现上来讲,李丰认为产品型公司的表现会比市场型的好,市场型的会比资源型的略好,而他指的表现主要是指市盈率,就是资本市场对这类公司将来发展空间和发展速度的认可程度。对于平台类公司,李丰还是持有疑问,因为他没有办法看到这个平台公司到底是否受追捧,但是他不否认这种平台类公司在教育培训行业当中已经出现。
杨思卓:管理培训业具有“六化”趋势
管理培训业“六化”趋势
杨思卓:北京大学领导力研究中心副主任
从2010年开始,中国管理培训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全面提升期。期间蕴含着几个清晰的发展趋势:
产业化 培训业要想真正发展,就必须走产业化道路。现在的培训业只能算一个行业,不能算一个产业。因为一个完整的产业要有一条产业链,培训的产业链现在只有生产和销售,生产就是讲课,销售就是招生,但是,缺少研发。打个比方,一个制药厂没有研发的能力,只是不断地生产,那么它的产业链是不完整的。
因为一个有前途的公司一定是有研发的。一个管理培训企业,如果没有研发,迟早要走向末路,这是必然的。
规模化 大型的培训公司会逐步走向规模化,或者叫做垄断化、集中化。就像现在的制药行业,中国上千家公司集合起来也就是国外的一家药厂,而美国十几家公司联合起来就垄断了全国。为什么?企业规模大。一个企业规模做大了,就有资本做研发;规模大了,企业就讲信誉,品牌也就有价值了。所以,管理培训行业未来的趋势是数量少、规模大。
E化 尽管培训业有E化的趋向性,但未来E-learning市场绝对不会超过一半。为什么?因为E-learning适用的范围有限,一般来讲,E-learning比较适用于技术性的、规范性的课程。比方说,讲情商、人际沟通,E-learning是个好工具,但不是万能工具。培训硬技术的时候,E-learning可以发挥一定作用的;培训软科学、软技术的时候,E-learning的作用就受限制。E-learning的发展只是抢夺了硬技术的市场,并不是整个培训市场。另外,传统培训的发展空间比较注重文化内涵,比方说,在态度类、情商类的市场里,传统培训还有很大发展空间,而且对社会上的组织机构来说,这个空间的成长会更大。
精专化 培训的精专化趋势,是一个产业向重心发展之后,必然形成产业化分工。比如,日本的培训,有专门的赛马知识的培训,有专门动漫知识的培训,而且分得很细。中国的培训将来要为产业发展服务,尤其是为一些新兴的产业发展服务,就必然会走向精专化。
一体化 无论是医也好,药也好,它单独很难发生作用。对于培训业来说,仅仅是一个人力资源的培训,它发挥不了作用,仅仅是一个态度的培训,它也发挥不了作用。一项培训就像中药里面的一味药,一般需要好几味药配起来才能治好病人。比方说,进行了员工态度的培训,但是没有进行领导管理的培训,那么,员工态度修正了,可是领导不会管,一顿痛骂把员工的积极性给浇灭了,整个培训就失败了。
培训是一个体系,软培训和硬培训要一体化;培训和咨询要一体化;培训和其他行业要一体化。比方说,培训和观光旅游一体化。
国际化 近几年,培训业掀起了一股“国学热”。这是一个好现象,但是也说明一个问题,中国那些年之所以落后,之所以不发展,原因就在于我们总面向历史,而没有面向未来。当我们清朝编撰完《四库全书》的时候,西方的《天演论》已经出来了,他们是面向未来的,而我们是面向历史的。所以,我们有必要转到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路径上来。中国的管理培训现在主要是面向问题的培训,面向过去的培训,这些恐怕不够。我们的培训要和国际接轨,闭门培训是很难走向世界的。
那么,如果把西方的培训引进来,行不行呢?行。但是要用走向世界的目标重新改革。培训国学也可以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比方说,专门给外国人讲,让他们认识中国人的人性,让他们学习如何与中国人打交道,这就是面向世界。
高建华:将管理咨询和培训与知识管理挂钩
各位早上好,我就抓紧时间讲这样一个话题,这个话题跟今天的宗旨应该说是吻合的,但是我又希望把他拔高一点,把管理咨询和培训与知识管理来挂钩。
可以说大家都一定知道,从早年的农业经济到现代的工业经济,而未来一定是一个知识经济,在工业经济时代,我们是后知后觉,但是我们用了30年的时间去追赶,我们30年走过了别人一百年走过的路,而知识经济时代,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是用另外的30年来达到发达国家50年走过的路,因为知识管理在他们那儿已经搞了20年,我们如果从今天开始搞的话,我们要拿这30年去换他这50年,在工业经济时代,知识管理是一个锦上添花,但是到了知识经济时代,那就是雪中送炭了,也许很多人都在做知识管理的工作,但是很少有人意识到,你做的这个工作是一个系统的知识管理体系。
当年我在北大华商名人堂上讲过这个问题,那是七年前,之前我是做市场总监的,后来我做首席知识官,北大光华的学生永远都有革命精神,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是不是你市场营销没有做好,公司才调你去做所谓的知识管理,全场欢声雷动,看我怎么回答,我的回答很简单,今天各位看来市场营销是最热门的话题,是最受关注的岗位,但是我坚信十年以后,你再问这个问题的时候,知识管理是那个时代中国最热门的话题,这个时间已经过去了七年,还有三年时间,所以直到今天我还是坚信我当年这个判断,三年以后,知识管理将会是中国管理领域企业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信不信由你,因为所有今天这些IT的跨国公司都在做同样一件事情,Google,IBM,惠普,微软,什么事情,知识管理,因为随着知识量越来越大,怎么样用最省时,省力最省钱的方法找到你所需要的知识,这是未来最大的挑战,这也是Google和惠普实验室都在做这种长期的投入,我问他们时候就讲,大概这套系统在2012年能够推出,我们今天没有这个意识,下一个时代的主动权又被人家牢牢的给控股住了,到那时候你该交多少钱又要交多少钱。所以说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不能再错过这个机会了。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叫起点决定成败,不是到终点决定你输了还是赢了,在起点就决定了你可能赢还是可能输。
知识管理是重要而不紧急的任务,导致人好像重视又没有时间,什么时间我们没有时间,我们把它当做一个不重要事情的时候,我们自然会说没有时间,我相信在座的不会有人说我没有时间吃饭,没有时间睡觉,因为你知道,那是你不得不做的两件事情。我们很多人都一天到晚的忙工作八小时,十小时,甚至十二个小时,忙得焦头烂额,为什么?因为我们在努力的解决问题,而知识管理跟他正相反,不是努力,是借力,我艰辛这一点,借力比努力更重要,更高效,所以我做管理咨询,做培训已经做了十多年,我的所有的咨询客户我都希望调整他们的心态,调整他们的理念,因为过去我们一直习惯的遇到什么事情,关起门来思考,努力解决,但是远远不如借力。一个公司找我咨询的时候,他们想尽了办法想解决两个问题,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这个产品的或者是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过去他是一百多天,他目标定在84天,可是我们用另外一种思维方式,给他做咨询的时候,很快就变成了15天,质量上去了,周期下来了,越是行业内的客户,他越没有想到还可以这么玩,因为我们是外行,我相信管理咨询有这样一个任务,就是外行指导内行。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内行已经陷进去了,他出不来,他做这个行业做了很久很久,他沿着一种惯性的思维去做,管理咨询的价值恰恰把他拿出来,告诉他有另外一条路可以解决问题。这就要我们摆脱一种思维摸着石头过河,改革开放30年,这个口号喊得最响,但是从今往后,我希望大家抛弃这个观点,你今天所遇到的所有的问题,在这个世界上都曾经发生过,一个好的咨询师,一个好的企业家和经理人,就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省钱的方式找到这个答案拿过来为我所用,前三十年我们摸着石头过河是对的,后30年再摸着石头过河一定是错的,我们会陷入勤劳而不富有的怪圈出不来,我们是全世界最勤劳的民族,但是我们不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为什么?因为大家可能不理解,说一句可能搞政治经济学的人都记得的,资本主义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不劳而获。对不对?这个劳是什么?这个劳是劳力,我们老祖宗说过,劳心着治人,劳力着治于人,我们甘心做劳力者你永远在那儿低头拉车,你想做一个劳心者的话,你就可以掌握三个权利,主动权,主导权,定价权,如果没有了这三项权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就是全世界打工仔的一个角色。
知识管理大概分成四个范畴,从个人的、企业的、行业的,社会的,不同的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去谈,而我所关注的是企业这个层面的,当然我们会用另外一种方式,我们做了一本杂志是关注社会层面的,他同样还是知识管理,因为我希望把我当年在惠普没有完成的使命在惠普之外能够实现,因为我坚信知识管理的价值,过去这么多年,我们可以说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就是从质量管理上,中国制造已经可以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一点毫无疑问,最近这几年可以说最重要的话题就是战略管理,能帮中国企业理清战略方向,在世界上怎么立足,这是过去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做的事情。我十年前帮伊利做的时候只有八个亿,现在三四百亿,我的目标很简单,被咨询企业在五年内至少有十倍的成长,没有这个,这就不成功,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市场足够大,只要你给他设计好一条非常明确的发展道路,只要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商业模式,这样的企业一定会高速的腾飞,那是现在。未来呢?我艰辛,中国企业要想在世界上立足,一定要引入知识管理,因为没有知识管理,你不可能在知识经济时代抢占一个比较好的位置。知识管理有三个宗旨,这是当年我给它下的定义。
第一,提高组织智商,目前很多民营企业是靠老板的个体智商,老板一死掉,企业就坏事了。第二、减少重复劳动,一个人做好了其他人都不要再摸索,只要一个企业有一个销售人员卖得好,全公司都应该卖得好,有一个技术人员做得好全公司都应该达到。第三、避免组织失忆,销售人员离职不会带走客户,技术人员离职不会带走技术,这一套都需要靠知识管理来实现。知识管理大概分为这么五个步骤。从发现知识,挖掘知识,加工沉淀,传递分享,有效利用。而我们培训业是干嘛的,培训业恰恰是传递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说我们用我们的方式把一种知识提炼出来,然后传递出去,这是个二次加工,这就像于丹、易中天所做的事情一样,他们都是知识管理的大师,如果你自己去读一本论语,很累,很费时间,还读不懂,他用通俗易懂的方法给你读懂了,他们实际上做的是知识管理。
比如说中国有很多企业走向世界,TCL、联想我相信大家都知道结果如何,但是也有跟他不一样的,像上海贝尔,这两个企业我都做过咨询和培训,我当年做过惠普和康柏的合并案,当这两个企业做兼并整合的时候,不是摸着石头过河,请我讲半天大家研讨半天,你没听说这两个企业因为兼并整合赔了大钱,很简单的道理,一是摸着石头过河赔17个亿,一种花一点小钱得到最精华的东西,从而不犯这些小儿科的错误,所以说知识管理其实就是三个非常简单的概念,找对人,问对话,做对事。只要你做好了这三字经,企业的发展就会非常非常的简单。
像安利为什么能把小学文化的人培养成看似专家一样的人,就是一套培训体系,一套统一说词,一套非常严密的逻辑,而这些是什么人整理出来的,是他这个公司里面的知识管理大师整理出来的,只要把这层逻辑讲清楚了,所有人都明白了,这是我曾经做过的这些。包括伊利,包括万科,包括雷士,这些企业是中国少数的意识到,战略价值的一些企业,我也是刚才那位老师说的那样,可能大多数的战略咨询被跨国公司抢去了,我可能是10%里面的本土企业,做战略咨询,必须是对方的董事长欣赏你,甚至多多少少崇拜你,我做咨询的前提是对方董事长到我的办公室来谈,我到他那儿谈没门。这几年培训业有了突破的发展,但是发展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大家都看过这几种不同的风格,一种是激情忽悠型的,很多听了这些课以后,就去创业了,结果赔得一塌糊涂,上星期天有一个女士,赔了上千万,他说我听了人家的课才来创业的,现在连死的念头都有了,怎么办?另外一种是几年前时髦的,企业家很累,希望把培训当成娱乐,我觉得这都有他历史的价值,我们中国人过去比较保守,比较沉闷,通过这种方式我觉得有价值。另外一种就是愤青批判型的,他能说出很多,你想说不敢说的话,谁都骂,这也受欢迎,但是我相信未来真正的管理咨询和培训应该集中在这个地方,就是实战咨询型的,现在大多数的讲师是不做咨询的,这是很大的一个问题,我是坚信这一点,一个好的讲师必须是一个出色的咨询师。
未来的知识管理,在这儿简单分享,因为时间非常短,未来的知识管理,这就是跨国公司各个最顶级的实验室正在做的研究,做什么?第一发现新知识,目前图书馆是老知识的整理,无法发现新知识。另外一个产生新知识,A+B能出来C,不是创造,是因为有了A,因为有了B,我合成起来就能出来C,金嗓子喉宝怎么出来的,水果糖加嗓子药,最后一个就是知识地图,未来的知识管理他一定是有个知识,当你到一个心的城市,你没有地图,你误打误撞乱找,我们现在去网上搜索是关键词搜索,未来是语意搜索。你敲一个高建华,你是找他干嘛,他是按照你的意思去找,不再是关键词的搜索,这个都不再遥远,三年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会大变样,过去很多知识都在水面上,只有30%,大量的知识在水面之下,各位你们有很多的知识,既没写书,也没出盘,也没写文章,都在你的脑子里,这都是浪费了很多的资源。
最后一张,我相信,未来是属于有远见的人,我相信未来是商业模式支撑的时代,不再是努力不努力,也不再是机遇的问题,时间关系,我就讲这些,以后有机会咱们再交流,好吧,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