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计算全指南:从出勤天数到加班费,精准算到每一分钱
作者:薪酬报告定制 | 发布时间:2025-10-24
很多人工作了多年,但仍然不知道工资是怎么算的。大部分人觉得每个月工资差个几块钱也无所谓,最重要的是为了工作也不想和公司去纠结。但如果我们发生劳动争议时,就必须要将工资计算精准。
其实算法也不难,只要搞清楚这些计算公式和定义,就可以将工资精确计算到每一分钱。下面分别说一说工资的计算公式、工资的计算基数、加班费的基数、工资的扣减项目,以及折算工资时到底按多少天来算。
一、工资折算天数:21.75天、20.83天、22天、26天及大小周的区别
目前仍然有一些公司和员工说实行的是26天制或大小周制,其实这些都是不规范的。26天制即六天制,而大小周实际上就是24天制。每个月正常出勤的天数并不相同,有的月份只需上20天,有的要上21天或22天,有的甚至要上23天,因此需要明确这些概念。
折算每天工资、每小时工资的基数,基本是除了业绩提成这类浮动工资之外,其他如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补贴、补助等,只要是约定好的固定工资,都要合并计算。
平均月出勤天数20.83天:每年总上班天数为250天(扣除周末和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除以12个月等于20.83天。这个数字只是平均月出勤天数,与工资计算关系不大。
平均月计薪天数21.75天:法定节假日11天虽不上班,但公司仍需支付工资,因此每年总计薪天数为261天(250天+11天),261天除以12个月等于21.75天。在折算日薪、时薪时,应使用这个基数。例如月薪3000元,日薪为3000÷21.75≈137.93元,时薪为137.93÷8≈17.24元。一般工资计算四舍五入到小数点后两位。
22天、26天及大小周制:以22天为基数不合规,但计算结果差异不大,员工通常不会提出异议。公司采用26天制或大小周制也不合法,但公司可能在工资结构中做手脚,比如将月工资拆出一部分作为周末加班费,表面上支付了双倍加班费。
二、加班费的计算方法
平时加班费为1.5倍,周末加班费为2倍,法定假日加班费为3倍。计算时,先按21.75天折算日薪和时薪,再乘以加班费倍数和加班时间。
举例:月薪3000元,周末加班10小时。加班费计算为:3000÷21.75÷8×10×2≈344.83元。

三、加班费基数的组成
工资结构中除基本工资外,还有奖金、提成、补贴、补助、绩效奖金等,这些是否计入加班费基数需具体分析:
所在城市的规定至关重要:大部分城市按实际履行工资中的固定部分判断,少数城市支持公司与员工另行书面约定加班费基数。例如月固定工资5000元,但书面约定加班费基数为2480元,大部分城市会按5000元计算,而少数城市(如包邮区)会支持按2480元计算。
剔除不属于基数的部分:如提成、佣金等需达成条件才能获得的收入,以及高温津贴等,不计入加班费基数。
绩效奖金的争议:
如果工资中明确包含绩效工资,则计入加班费基数;
如果绩效奖金是额外发放的,则不计入;
约定的各种补贴、补助一般计入加班费基数。
四、工资中的扣减项目
分为法定代扣代缴项目和双方约定项目:
法定代扣代缴包括个人所得税、社保、公积金个人承担部分;
水电费、住宿费、伙食费等额外费用,需公司与员工事先确认后方可扣减。
熟悉以上内容,工资算法就不会出现太大差异。但有时员工为了工作,即使公司算法有问题也不敢追究。然而,如果有一天需要劳动仲裁,这些知识一定会用得上。
中文
English
扫码登录
手机快捷登录
账号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