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语言选择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资讯 > 行业资讯

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三年评估:农民工月均工资增至6800元,但拖欠率仍达12%

作者:薪酬报告网 | 发布时间:2025-08-04
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三年评估:农民工月均工资增至6800元,但拖欠率仍达12%一、政策回顾:实名制管理初衷与落地2019 年 3 月,住建部与人社部联合印发《建

 

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三年评估:农民工月均工资增至6800元,但拖欠率仍达12%
一、政策回顾:实名制管理初衷与落地
2019 年 3 月,住建部与人社部联合印发《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试行)》,要求“用工必签、进场必录、考勤必记、工资必发”,并同步上线全国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平台,试图通过数字化手段根治建筑业长期存在的欠薪顽疾。三年多来,平台已覆盖 31 省(区、市)约 98% 的在建项目,累计采集 5200 万名工人信息,日均考勤 2200 万人次,为工资结算提供了可追溯的数据底座
二、薪酬变化:月均 6800 元背后的结构性信号
  1. 绝对值:从 2022 年的 5488 元提升到 2025 年的 6800 元,三年累计增幅 23.9%,跑赢了同期全国农民工平均薪酬 3.6% 的年复合增速
  2. 区域差:长三角、珠三角等热点区域已突破 7500 元,东北、西北部分省份仍停留在 5500~6000 元区间,区域差距由 1.3 倍扩大到 1.5 倍。
  3. 技能溢价:持有中级工、高级工、技师等级证书者月薪分别为 7200、8300、10200 元,技能溢价高达 50%,显著高于制造业 25% 的水平,实名制与职业技能等级评价系统互联后,技能溢价被进一步放大。
  4. 性别差异:女工占比虽仅 6.8%,但同岗位女工收入仅为男工的 82%,实名制数据首次让这一“隐形差距”显性化。
三、拖欠顽疾:12% 拖欠率为何仍居高位?
  1. 资金链与合同链错位:虽然总包企业 97% 已接入实名制平台,但劳务分包、再分包环节仍存在“数据断点”,导致 12% 的工人工资支付责任主体模糊。
  2. 保证金制度“失灵”:按现行规定,未发生拖欠的企业可减免工资保证金,但一旦出现拖欠,补缴比例高达 150%,部分中小总包为缓解现金流压力,选择“赌一把”,拖欠率反而向中小企业集中。
  3. 结算方式滞后:调研显示,仍有 37% 项目采用“节点结算”或“年终结算”,与实名制要求的“月清月结”冲突,导致系统虽记录了当月考勤,却延迟 2~6 个月才实际发放
  4. 违法成本偏低:尽管实名制信息已接入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但对拖欠企业的曝光、资质降级、限制投标等惩戒措施落地率不足 30%,震慑不足。
四、企业成本与薪酬策略
  1. 显性成本:接入实名制后,企业需额外支出软硬件及人力成本,大型央企测算人均增加 90~120 元/月;但政策允许减免工资保证金,最高可释放 0.8%~1.2% 合同额的现金流,总体成本可控
  2. 隐性收益:实名制数据成为企业参与信用评价、招投标加分、融资授信的“硬通货”,中建、中铁等头部企业已将平台信用等级纳入供应链金融风控模型,融资成本下降 30~50 个基点。
  3. 薪酬策略:
    • 总包单位:通过“总包代发+分账管理”模式,把工资由银行直发工人卡,减少中间环节,拖欠率从 15% 降至 4%。
    • 劳务公司:将工人技能等级、考勤数据与绩效奖金挂钩,实施“技能星级+工天积分”双通道,人均效率提升 8%,带动小时工资上涨 12%。
    • 区域公司:在长三角推行“周薪制”试点,工人流动性下降 20%,返工率提高 15%,有效缓解了“招工难”。
五、未来展望:薪酬治理的“第二跳”
  1. 数据立法:推动《建筑工人工资支付保障条例》尽快出台,把“月清月结”写入行政法规,拖欠企业将面临工程款直接划拨、信用降级、市场禁入的“三连击”。
  2. 金融工具:鼓励银行以实名制考勤数据为底层资产,发行“工资 ABS(资产证券化)”,把工资支付从“工程尾款依赖”变成“资本市场融资”,缩短账期。
  3. 技能溢价再升级:住建部门与人社部正在试点“技能等级+薪酬区间”强制性挂钩,未来同一工地的同岗薪酬差距可达 2~3 倍,倒逼工人参加技能提升。
  4. 区域协同:建立跨省欠薪联动机制,一旦出现拖欠,可由项目所在地住建部门直接冻结总包单位在全国范围内的新投标资格,形成全国“一处拖欠、处处受限”的格局。
六、HR 与薪酬顾问行动清单
  • 立即盘点:核查所有在建项目实名制接入率、工资专户开通率、工资保证金缴纳情况,建立“红黄绿”预警台账。
  • 薪酬对标:以 6800 元为全国基准线,按区域、技能等级、工种拆分 10~90 分位值,制定差异化薪酬带。
  • 结算优化:推动“月清月结+周薪预支”组合模式,把工资账期从 90 天压缩到 30 天以内。
  • 合规培训:对项目经理、劳资专员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与实名制系统操作培训,降低因流程违规导致的拖欠风险。
  • 数据资产化:与金融机构合作,将实名制考勤、工资发放数据转化为供应链信用,为公司争取 1%~2% 的融资利率优惠。
结语
实名制管理三年,建筑工人月均工资站上 6800 元台阶,政策红利初步释放。但 12% 的拖欠率提醒我们:技术只能解决“看得见”的问题,根治欠薪仍需制度、金融、市场多方协同。对薪酬顾问而言,下一步的核心任务是把实名制沉淀的大数据转化为“工资可预测、成本可计量、风险可定价”的薪酬治理方案,让 5200 万建筑工人真正“干完活、拿到钱、有尊严”。


 

上市公司建筑行业行业薪酬报告https://www.xinchou.cn/qishiyedanwei/11133.html


上一篇:华润置地高管限薪令生效:董事会成员现金薪酬缩水30%,股权激
下一篇:智能建造师认证体系上线:持证者平均薪资较普通工程师高42%,
热门服务和内容

业务咨询

  • 公众 号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信
  • 商务合作

  • 官方微信

    抖音号

  • 官方微信
  • 上海信贤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薪酬网 ALL RIGHT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 沪ICP备10219271号-8
    ×

    升级VIP会员

    会员报告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