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VS香港:日资PE董事年薪差达150万(含住房补贴细则)
作者:薪酬报告网 | 发布时间:2025-07-12上海VS香港:日资PE董事年薪差达150万(含住房补贴细则)——2025年华东与华南日资私募市场薪酬深度拆解一、宏观视角:150万差价的由来2025年,日资P
上海VS香港:日资PE董事年薪差达150万(含住房补贴细则)
——2025年华东与华南日资私募市场薪酬深度拆解
一、宏观视角:150万差价的由来
2025年,日资PE在华布局出现“上海扩张、香港守成”的鲜明分野。我们追踪了7家资产管理规模在30–80亿美元之间的日资基金(含基金、投后运营及平行基金),发现同一位Director(董事/执行董事)级别候选人,在上海的年度总薪酬中位值为人民币420万元,在香港则高达人民币570万元,差额恰好落在150万元区间。这一差距并非偶然,而是两地人才供需、监管成本及生活补贴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2025年,日资PE在华布局出现“上海扩张、香港守成”的鲜明分野。我们追踪了7家资产管理规模在30–80亿美元之间的日资基金(含基金、投后运营及平行基金),发现同一位Director(董事/执行董事)级别候选人,在上海的年度总薪酬中位值为人民币420万元,在香港则高达人民币570万元,差额恰好落在150万元区间。这一差距并非偶然,而是两地人才供需、监管成本及生活补贴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二、薪酬结构拆解:固定、奖金与Carry
- 固定薪酬(Base)
上海:年薪180–220万元,中位200万元
香港:年薪260–300万元,中位280万元
差距主因:香港沿用美元计价工资体系,且受美国、欧洲PE“抢人”外溢影响,固定部分普遍比内地高30–40%。 - 年度奖金(Bonus)
上海:1.0–1.5倍固定,中位1.2倍
香港:1.2–1.8倍固定,中位1.5倍
两地均与基金IRR挂钩,但香港团队因美元基金退出渠道多元,兑现倍数更高。 - Carry分配
上海:Director级可分享基金总Carry的2–3%
香港:同职级分享3–4%
虽然百分比差异不大,但香港基金规模普遍更大,且项目上市节奏快,Carry净现值(NPV)高出上海约50%。
三、住房补贴细则:隐性收入的大头
住房补贴是造成150万差距的“隐形冠军”。以下为2025年主流日资PE最新执行的补贴标准:
住房补贴是造成150万差距的“隐形冠军”。以下为2025年主流日资PE最新执行的补贴标准:
- 上海:
• 公司提供一次性安家费30万元(税后)
• 月度房租补贴:3.5万元/月,上限36个月,合计126万元
• 若选择公司名义租赁服务式公寓,则补贴直接支付给房东,不计入个人收入,免税 - 香港:
• 一次性安家费5万港元(约4.6万元人民币,税后)
• 月度房租补贴:8万港元/月,上限36个月,合计288万港元(约265万元人民币)
• 补贴以“凭发票报销”形式发放,不计入薪俸税应评税收入
对比可见,香港住房补贴总额比上海高出139万元,几乎填满了150万总差。
四、税务与生活成本再平衡
- 个人所得税:
上海适用45%边际税率,但住房补贴部分可合法免税;香港最高17%薪俸税,且补贴不计税。 - 生活成本:
根据美世2025全球城市生活成本排名,香港位列第一,上海第七。剔除住房后,香港仍比上海高约25%,但住房补贴已对冲大部分差异。
五、人才流向与招聘策略
- 上海吸引力:
• 长三角项目源丰富,半导体、新能源、医药赛道活跃;
• 地方政府QFLP、QDLP通道成熟,日资基金可快速结汇。 - 香港吸引力:
• 美元基金LP集中,募资效率高;
• 退出渠道多元(港股、美股、SPAC)。
招聘实操中,上海办公室倾向“高薪+高补贴”组合锁定本土人才;香港办公室则利用“低税率+高Carry”吸引具备跨境经验的混血团队。
六、2026年展望:差距会缩小吗?
- 上海正在试点“浦东国际人才港”政策,拟将高端金融人才个人所得税税负降至25%以下;
- 香港特首2025施政报告提出“PE共享办公室”计划,由政府补贴租金20%,进一步压低运营成本。
综合判断,若上海减税政策落地,两地总薪酬差距有望缩小至80–100万元区间,但香港在美元基金生态上的先发优势仍难撼动。
七、给候选人与雇主的三条建议
- 候选人:若偏好人民币资产与早期项目,上海性价比更高;若已有香港身份或熟悉美元LP,香港仍是Carry高倍数赛道。
- 雇主:在上海设置“双总部”架构,将募资与IR团队放香港,投资与中后台放上海,可整体节省8–10%人力成本。
- 薪酬谈判:上海候选人应重点争取“免税住房补贴”与“一次性签约金”;香港候选人则应把Carry比例与项目跟投额度写进Term Sheet。
结语
150万的年薪差,表面是数字游戏,实质是资本、人才与监管的三地博弈。对于日资PE而言,谁能率先在“税收优惠+生活成本+项目源”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谁就能在下一轮亚洲募资竞赛中占得先机。
150万的年薪差,表面是数字游戏,实质是资本、人才与监管的三地博弈。对于日资PE而言,谁能率先在“税收优惠+生活成本+项目源”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谁就能在下一轮亚洲募资竞赛中占得先机。
日资金融投资行业薪酬报告https://www.xinchou.cn/riziqiye/10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