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结构的设计
作者:薪酬报告定制 | 发布时间:2025-09-05在上一讲中,我们探讨了薪酬体系建设的基础部分。从本讲开始,正式进入技术内容。技术部分的第一讲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岗位工资的设计,二是岗位激励奖金的设计及相关工具。今天第二讲首先介绍岗位工资设计的相关技术与原理。
岗位工资设计分为四个步骤:
确定薪酬结构;
进行岗位价值评估;
梳理岗位矩阵;
设计薪等表。
需注意的是,薪等表设计主要有三个方向:
固定工资加绩效工资,为最常见类型;
底薪加提成;
制造型行业常用的计件工资。
因此在四大步骤中,薪等表设计这一步会对应三类不同的薪酬表。在岗位工资设计中,我们归纳出四个主要技术方向:
薪酬结构设计;
岗位价值评估;
固定工资与绩效工资的薪等表设计;
计件工资标准的设计。
岗位矩阵和“底薪加提成”会在课程中穿插讲解,这两项难度相对较低。技术部分岗位工资设计的重点为前四项技术。
下面进入第二讲,重点探讨第一项技术:薪酬结构的设计。
薪酬结构设计主要分为三步:
一、确定岗位序列;
二、确定岗位薪酬的定位;
三、在定位明确后,确定不同岗位薪酬结构的具体构成模块。
首先第一步是确定岗位序列。岗位序列应通过从部门到岗位序列、再到序列细分逐级完成。典型制造型企业通常分为管理、营销、生产、技术、职能等序列;非制造型企业可能没有生产序列,但一般仍具备管理、营销和职能三大主要序列。
管理序列可细分为高管、业务部门负责人和非业务部门负责人;营销、生产、技术及职能序列也各有不同的导向。例如:
总经理属于管理序列中的高管;
营销总监属于业务部门负责人;
人力资源总监属于非业务部门负责人;
销售代表属于业务导向,销售内勤属于支持导向;
生产班长属业务导向,库管员属支持导向;
研发工程师属研发导向,资料管理员属支持导向;
资本会计属于职能序列的支持导向。
不同导向与第二步“薪酬定位”密切相关。
第二步是确定薪酬定位,分为两类:
激励导向:岗位的浮动收入(如绩效工资、奖金)高于固定薪酬,例如销售岗位;
保障导向:固定收入高于浮动部分,常见于职能类及支持类岗位。
例如,营销部长属激励导向,人力资源部长属保障导向;销售经理属激励导向,销售内勤属保障导向。
第三步是确定不同岗位薪酬结构的具体构成。应遵循的原则是:不同岗位的薪酬构成需根据部门、序列、细分定位及薪酬导向来确定,包括工资、福利、补贴、津贴和激励等部分。
举例说明:
运营副总的工资包括岗位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
销售专员为底薪加提成;
生产线操作工为计件工资。
福利分为法定福利和差异化福利:法定福利全员一致,差异化福利(如企业年金、商业保险等)因岗而异。补贴和津贴也根据岗位设定,例如交通补贴、用餐补贴等。激励部分如年终奖可能全员享有,而专项奖、分红等仅适用于部分岗位。
最终应形成每个岗位的薪酬构成表,例如:
营销部长的工资构成、法定福利、差异化福利、补贴及激励模块;
销售专员的底薪与提成结构;
研发工程师的工资、福利、补贴及奖金;
操作工的计件工资、法定福利及津贴。
如公司有十个以上部门和上百个岗位,需按上述框架逐一完成每个岗位的薪酬构成设计。
以上为薪酬结构设计的三步流程:岗位序列、薪酬定位和薪酬结构确定。本讲聚焦于第一项技术——薪酬结构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