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P
在权责发生制下,企业的收入和费用应当在发生的当期予以确认,无论款项是否已经收付。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和处理,作为一项谨慎性原则的体现,是企业在每个会计期末对存货价值进行评估的重要会计行为。以下将详细探讨在权责发生制下,如何处理存货跌价准备。
P
存货跌价准备的概念及意义
存货跌价准备是企业为应对存货账面价值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风险,而提前做出的一种预计损失准备。它体现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确保企业资产价值的真实性、合理性。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可以有效预防企业因存货价值下降而导致的利润虚增,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P
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原则
在权责发生制下,企业应在每个会计期末对存货的可变现净值进行评估,当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时,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企业在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并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
P
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
1. 比较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在会计期末,企业将存货的成本与其可变现净值进行比较,如果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则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 计提金额的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金额为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企业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应按照单个存货项目或类别进行明细核算。
3. 账务处理:企业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应作以下账务处理: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P
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
如果在后续会计期间,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得以恢复,企业应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范围内转回。转回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P
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
当企业结转存货销售成本时,对于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应将其冲减成本,具体账务处理如下: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主营业务成本
P
存货跌价准备在纳税申报中的处理
在纳税申报方面,企业按照存货准则的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如果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在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时,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存货跌价准备可以作为税前扣除项目。
P
总结
在权责发生制下,企业应遵循谨慎性原则,对存货的可变现净值进行定期评估,合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转回和结转等账务处理,有助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为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的信息参考。同时,企业应关注存货跌价准备在纳税申报中的处理,确保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P
需要注意的是,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和转回过程中,企业应当充分披露相关信息,确保会计信息的透明度。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对存货的管理,降低存货跌价风险,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在权责发生制下,企业应对存货跌价准备给予足够的重视,以确保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