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权责发生制下,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是会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权责发生制要求企业在收入实现和费用发生时确认,无论款项是否已经收付。对于无形资产,其确认、计量和披露应当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以下是关于在权责发生制下如何处理无形资产的确认的详细阐述。
一、无形资产的定义及特征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具有以下特征:
1. 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但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 无形资产具有可辨认性,即能够与其他资产区分开来。
3. 无形资产属于非货币性资产,通常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
二、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在权责发生制下,无形资产的确认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与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 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3. 无形资产具有可辨认性。
三、无形资产的确认方法
无形资产的确认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外购无形资产:企业从外部购买的无形资产,按照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成本。
2. 自行研发无形资产:企业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按照研究阶段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支出满足资本化条件的,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成本。
3. 投资者投入无形资产: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无形资产的成本,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应按公允价值确定。
4. 授予员工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等权益工具:企业授予员工的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等权益工具,在满足条件时应确认为无形资产,按照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
四、无形资产的计量
在权责发生制下,无形资产的计量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初始计量:无形资产的初始成本包括购买价、相关税费、直接归属于使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的其他支出等。
2. 后续计量:无形资产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成本模式下,无形资产按照成本减去累计摊销和累计减值损失后的金额计量;公允价值模式下,无形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
3. 减值测试:企业应定期对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如发生减值,应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五、无形资产的披露
企业应在财务报表中披露无形资产的相关信息,包括:
1. 无形资产的种类、成本、使用寿命、摊销方法等。
2. 无形资产的减值损失及减值准备的提取情况。
3. 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情况。
4. 无形资产对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影响。
六、结论
在权责发生制下,企业应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披露进行规范处理。无形资产的确认关键在于满足经济利益流入企业、成本可靠计量和具有可辨认性等条件。企业应根据无形资产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确认方法和计量模式,确保无形资产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公允。
各类薪酬报告
细分行业领域
覆盖城市地区
累计下载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