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语言选择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资讯 > 行业资讯

深度剖析中国各行业工资真实状况,消除焦虑与误解

作者:薪酬数据网 | 发布时间:2024-12-08
在当下社会,我们以国家统计局所提供的数据作为参照依据,从宏观的视角展开理性的剖析,力求探究清楚各个行业以及地区的工资究竟处于怎样的水平层次,期望能够为广大年轻群体给予更为贴合实际全貌的信息参照,助力他们在职业选择等相关事务上做出更为合理且适宜的决策。毕业季如期而至,求职就业自然而然地成为众多人士最为关切的核心事项。寻觅一份各方面都堪称完美的工作着实颇具难度,人们在这个过程中通常需要全方位地斟酌自身
在当下社会,我们以国家统计局所提供的数据作为参照依据,从宏观的视角展开理性的剖析,力求探究清楚各个行业以及地区的工资究竟处于怎样的水平层次,期望能够为广大年轻群体给予更为贴合实际全貌的信息参照,助力他们在职业选择等相关事务上做出更为合理且适宜的决策。


毕业季如期而至,求职就业自然而然地成为众多人士最为关切的核心事项。寻觅一份各方面都堪称完美的工作着实颇具难度,人们在这个过程中通常需要全方位地斟酌自身的兴趣偏好、所关注职业的就业前景、意向公司的整体状况、工作环境氛围等诸多要素。然而,归根结底,其中极为关键的一个要素,无疑是所接收到的录用通知里所给出的薪资待遇是否能够契合个人的预期与需求。鉴于网络平台上频繁出现诸如 “应届生能够年入三十万仅仅是普通待遇”“金融互联网领域月薪三万随处可见” 之类的言论信息,这无疑给众多人士带来了年龄层面以及就业层面的双重焦虑 —— 基于此,我们毅然决定借助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资源,从宏观维度进行深入且理性的分析,详细探究各个行业以及地区的工资真实水平,期望借此能够为广大年轻群体提供更切近实际全景的信息参考,从而有效缓解他们因不实信息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一、2021 年各行业工资详情


在 5 月之时,国家统计局对外公布了 2021 年的工资数据信息。此处所提及的工资数据涵盖了单位所支出的各类劳动报酬形式,其中不仅包含了津贴、加班费等多样化的收入类别,同时也囊括了税金以及各种福利金等项目,大体上等同于我们日常所表述的税前年收入概念。


那么,具体到 2021 年,广大民众的平均工资实际处于何种状态呢?


首先来审视整体的数字情况。在 2021 年,我国城镇非私营单位的年平均工资达到了 10.7 万元,而私营单位的年平均工资则仅为 6.3 万元。(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非私营单位主要涵盖了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联营、股份制、外商投资、港澳台商投资等多种类型的单位,而私营单位则特指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合伙企业以及私营独资企业。)


倘若将其换算为税前月收入,或许能够让大家形成更为直观且清晰的感受认知。2021 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每月的税前工资为 8916 元,而私营单位则仅为 5250 元。那种所谓遍地皆是月入过万人群的认知,实际上是年轻人对于 “打工” 这一概念的最大误解。


进一步从行业分类的角度来深入探究,无论是在私营单位体系还是非私营单位体系之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 以及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这几个行业的平均工资都处于领先的高位水平,这一情况也与近年来大众的普遍认知趋向相契合。


在各类单位当中,非私营单位的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年平均工资处于最高位,能够达到 20.1 万元,这相当于每月税前平均工资为 1.68 万。不过,仅仅关注这样一个高工资的行业亮点,并不能全面且准确地反映整个就业市场的真实全貌。在对各行业工资进行细致对比查看之后,我们能够发现如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其一,并非只要踏入金融和互联网行业领域,就能够轻松坐享高工资待遇。尽管从行业范畴来看大家都处于相同的大领域之中,名义上可称之为同行,但实际上非私营单位与私营单位之间在收入层面所存在的差距是颇为显著的,不可忽视。
其二,在近年来的社会认知当中,但凡提及高薪行业,往往都会聚焦于信息、金融和科技等领域,但实际上 “卫生和社会工作” 这一行业的待遇水平同样相当出色,其在非私营单位与私营单位中的待遇状况都仅次于前面所提及的三大经典高薪行业。
其三,按照私营、非私营以及分行业的方式来进行统计计算,纳入统计范畴的工作类别总计有 37 类。在这 37 类工作当中,仅仅只有 5 类工作的平均月工资能够超过 1 万(即年平均工资超过 12 万);而有 11 类工作的平均月工资尚不足 5 千(即年平均工资不足 6 万)。


二、除互联网与金融外,其他高成长行业探究


在进行职业选择的过程中,年轻群体常常会接收到来自前辈们的经验教导,即不要仅仅着眼于当下所能够获取的薪资报酬,而应当更多地关注行业未来的成长发展性。在我们基于常规经验的朴素理解当中,个人自身的努力固然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从更为宏观的层面来看,行业整体的发展态势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对其成长发展性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仅仅从工资的角度出发,究竟哪些行业在近年来展现出了更为良好的成长发展特性呢?


通过对各行业 2017 年至 2021 年平均工资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进行整理计算之后,可以清晰地看到如下情况:


在非私营单位体系之中,在 2021 年工资水平以及近 5 年工资成长发展性都高于平均水平的行业,除了我们大家都熟知的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和 “科技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这类处于时代风口浪尖的行业之外,还涵盖了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等这些在大众传统认知当中看起来较为传统的行业类型。


在非私营单位当中,同样也存在部分行业虽然薪资水平相对较高,但主要是依靠过往所积累的基础优势在维持,其近 5 年来在工资成长发展性方面则表现得相对较为一般,“金融业”“教育业” 和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便都隶属于这一范畴类型。


而在私营单位体系当中,各行业所呈现出的表现情况则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特性。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和 “卫生和社会工作” 这两个行业依旧处于近年来发展态势最佳的行业队列之中,它们不仅工资待遇水平较高,而且在成长发展性方面也表现得极为强劲有力;“金融业” 在私营单位当中的表现同样也是格外突出显著的。


此外,私营单位中的 “制造业”“采矿业” 和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也成功跻身高工资且高成长发展的行业行列之中。对照行业自身的发展历程来看,制造、能源和物流等行业均是近年来国家重点推动发展的基础性行业类型。


三、除北京上海外,其他高工资地区探寻


究竟是选择逃离北上广深这类一线城市而奔赴二三线城市去寻求发展机遇,还是拼尽全力也要挤破脑袋留在一线城市之中,这已然成为众多打工群体内心纠结不已的一个难题。接下来让我们共同深入探究一下,具体到不同地域的工资水平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差异情况。


国家统计局在《中国统计年鉴 2021》当中公布了全国各地区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数据信息(此数据为税前收入,其中包含了工资、奖金、津贴等多种项目在内),我们依据这些数据进行了详细的计算与排名工作。


通过计算排名结果可以清晰地看到,在非私营单位当中,工资水平位列前三甲的地区依次为北京、上海和西藏,而浙江、广东和江苏则分别位列第 5 至 7 位。而在私营单位体系当中,北京的工资水平依旧稳固地占据着榜首的位置,紧随其后的高薪地区则被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所包揽占据 ——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也充分彰显了这些地区所蕴含的丰富发展机遇与蓬勃的经济活力。


同样地,我们也针对各地区的工资成长发展性(即 2016 - 2020 年均复合增长率)进行了计算与比较分析工作。


在非私营单位当中,除了北京和上海这两个具有高工资、高成长发展特性的地区,以及天津和西藏这两个呈现出高工资但成长发展性相对一般的地区之外,其他地区在工资成长发展性方面的表现则较为集中趋同,差异并不十分显著。


不过,在各地区相互进行细致比照的过程中,仍然能够发现一些具有特色的差别情况。例如,浙江、广东、江苏,青海、宁夏、重庆、云南和福建等地区,在这些地区当中或许难以找寻到能够与北京、上海相媲美的超高薪工作岗位,但这些地区的工资水平每年都会呈现出一定幅度的稳定增长态势,人们到手的实际工资收入会逐年逐步地有所增加,相对而言,这些地区可以被视作是北京和上海就业机会的一种 “替代选择” 方案。


而与天津和西藏情况相类似的地区还包括贵州、四川和山东等地区,在这些地方或许能够寻觅到一份薪资待遇还算不错的工作,但从长远的成长发展性角度来看,其工资的成长发展空间可能相对有限,整体上呈现出一种较为稳定但缺乏大幅增长动力的态势。


倘若个人选择进入私营单位体系,那么地区的选择情况与非私营单位体系则会存在着一定的不同之处。


除了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这 5 个地区之外,安徽、湖南、四川、新疆等地区也成功进入了第一象限范畴之内,这些地区的工资绝对值水平以及成长发展性都高于全国中位数标准。


位于第二象限的天津、重庆等地区,虽然工资水平相对较高,但工资的增长速度却较为缓慢。以天津私营单位为例,其工资年均增长幅度仅仅只有 1.14%,这一数据远低于全国中位数标准。


位于第四象限的湖北、山西等地区的私营单位,尽管其年均工资水平可能相对并不是很高,但在工资增长速度方面却表现得较为迅速快捷。


结语


在当今社会,收入焦虑现象变得愈发普遍常见。从刚刚毕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到已然成为社会中坚力量的群体,对于工作所产生的最大焦虑源泉几乎都聚焦于收入层面;当个人月收入仅仅只有几千元的时候,往往会感觉周围似乎到处都是月入过万的人群,从而产生自我否定的心理,认为自己能力不足;而当个人年入达到三十万的时候,又会看到同年龄段中的佼佼者已然实现了百万年薪的突破,内心依旧会产生自己仍有差距、不够优秀的感觉……


我们由衷地期望能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梳理清晰一个相对更为贴近真实全貌的收入世界格局:月入过万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就能达成的事情,事实上,大多数人所获取的工资都处于普通的水平层次,过着平凡而普通的生活。


我们也深刻地理解认识到,这种收入焦虑情绪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人们之间的相互比较以及社会环境的参照影响。


英国经济心理学家克里斯・博伊斯等学者曾经提出了 “收入等级” 的概念:绝大多数人在评判自身薪资水平高低的时候,并不会去深入考虑薪资本身所蕴含的实际价值,而更多地是会受到这个薪资所处于的 “收入等级” 的影响作用。而所谓的 “收入等级” 是一个极为具象化、微观化的概念:它主要指代的是在每一个人的内心当中,自己所获取的收入在个人社交圈子当中所处的排名位置 —— 然而,几乎没有人会将宏观层面的社会参照数值(比如 “99% 的中国人月收入低于 1 万”)作为自己进行比较的对象。


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我们予以高度关注的是,绝大多数人在心理上会更加在意 “向上比较”:即与那些收入高于自己的人群进行比较时,这种比较行为往往会对个人的心理状态产生更为强烈且显著的影响作用。换而言之,“向下比较” 所能够带来的心理安慰效果在 “向上比较” 所产生的焦虑感面前,往往会显得极为微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在工资水平方面确实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与此同时,高薪行业周围所存在的比较效应往往也会更为严重突出,这不仅会给从业者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也会伴随着相应的高支出压力;而在高薪地区当中,往往也会存在着高物价、高房价等现象。因此,薪资的具体数额多少以及涨幅的快慢程度,并不能直接且绝对地决定一个人的生活品质水平以及生活状态好坏。


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家理查德・伊斯特林在其著作《经济增长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快乐》当中提出了著名的伊斯特林悖论,即明确指出收入与幸福感之间并非呈现出简单的正比关系。


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工作本身蕴含着诸多未知的可能性与发展机遇,生活亦是如此。


诚然,收入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固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幸福的生活并非仅仅单纯地来源于收入这一个方面。


2024年机器人行业薪酬报告(图1)

广大民众的平均工资实际处于何种状态

哪些行业在近年来展现出了更为良好的成长发展特性

高成长行业探究


上一篇:近五年工资涨幅大揭秘:哪些行业最具潜力?
下一篇:2023 年第三季度全国 38 城招聘薪酬全景扫描:多行业亮
热门服务和内容

业务咨询

  • 公众 号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信
  • 商务合作

  • 官方微信

    抖音号

  • 官方微信
  • 上海信贤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薪酬网 ALL RIGHT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 沪ICP备10219271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