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语言选择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资讯 > 行业资讯

TOD综合开发模式:地产关联岗位薪酬溢价现象研究

作者:薪酬报告网 | 发布时间:2025-07-24
TOD综合开发模式:地产关联岗位薪酬溢价现象研究——基于2023-2024年长三角重点城市样本的薪酬追踪报告【导语】随着“轨道上的长三角”进入第三轮建设高峰,

 

TOD综合开发模式:地产关联岗位薪酬溢价现象研究
——基于2023-2024年长三角重点城市样本的薪酬追踪报告
【导语】
随着“轨道上的长三角”进入第三轮建设高峰,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综合开发模式已从政策倡导的“试点”演变为房企的“必答题”。2023-2024年,克而瑞、明源、智联招聘联合追踪了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宁波五大城市34个TOD在售/在建项目的用人数据,发现其地产关联岗位的平均薪酬溢价达到24.6%,且溢价幅度与站点能级、项目复杂度呈正相关。本文结合一手调研与二手数据,拆解溢价背后的岗位结构、能力模型与给付逻辑,为房企与咨询机构提供定薪、留才的决策参考。
一、TOD项目的人才需求图谱:从“单线条”到“复合体”
传统住宅开发以“投拓—设计—工程—营销—物业”线性组织为主,而TOD叠加了轨道交通接口、高强度复合业态、多元政企协同三大变量,形成“3+2”新型岗位族群:
  1. 轨交接口类:轨交协调经理(平均年薪48-65万)、BIM+GIS数字孪生工程师(45-58万);
  2. 复合业态类:商业策划总监(60-80万)、上盖物业结构总工程师(55-75万);
  3. 政企协同类:土地一二级联动经理(50-70万)、公共价值测算师(45-60万)。
    新增的两类通用支撑岗——ESG低碳经理、TOD资管经理亦出现15-20%的薪酬上浮。对比同城市同级别传统住宅岗位,溢价区间普遍落在20%-35%之间,其中轨交接口类最高,达38.4%。
二、溢价形成的供需剪刀差
  1. 供给侧:全国开设“轨道交通+房地产”交叉学科的高校不足十所,年均毕业生不足800人;具备地铁上盖减振降噪专项经验的结构工程师全国存量约600人。
  2. 需求侧:2024年长三角在建TOD项目总建筑面积达5800万㎡,同比增加43%,直接拉动岗位需求1.9万个。供需比为1∶3.2,稀缺度可见一斑。
  3. 政策侧:自然资源部2023年11号文要求“轨道站点800米范围内新出让土地原则上采用TOD模式”,把原本可做“快周转”的土地强行推入复杂开发序列,进一步推高“熟手”市价。
三、薪酬给付的三大新规则
规则1:站点能级系数
以杭州为例,同岗位在“三线换乘枢纽”项目的base薪酬较“普通站点”上浮15%-18%。
规则2:风险对赌包
上盖物业需解决振动、噪音、结构转换超限等痛点,企业普遍设置“节点风险包”,例如某头部房企对结构总工开出“20%固定+15%节点达成奖+10%交付后评估奖”的薪酬结构,将总包提升至传统岗位的1.5倍。
规则3:复合能力溢价
调研发现,拥有“轨道建设运营经验+地产开发全流程经验”的候选人,薪酬谈判空间可再上浮10%-12%;若叠加“持有商业REITs退出经验”,溢价幅度可达20%。
四、分岗位薪酬区间与激励差异
(以下均为一线城市对标,单位:万元/年,不含中长期激励)
  • TOD项目总经理:固定120-150+节点奖30-50;
  • 轨交协调经理:固定48-65+属地政府关系奖10;
  • 上盖结构总工程师:固定55-75+超限专项奖15;
  • 商业策划总监:固定60-80+NOI分成2%-3%;
  • ESG低碳经理:固定35-45+绿色认证奖5-8。
    中长期激励方面,TOD项目普遍采用“开发期跟投+持有期REITs收益分成”双通道,核心团队持有期收益分成比例是传统商业项目的1.8-2.2倍。
五、企业留才的四个杠杆
  1. 能力升级杠杆:与同济大学、西南交大共建“TOD在职硕士班”,学费由企业100%承担,签订三年服务期;
  2. 职业路径杠杆:设置“轨交协调—片区开发—城市总”专属通道,平均晋升周期缩短6个月;
  3. 风险补偿杠杆:对涉铁工程节点设置“红线风险金”,节点达成后一次性发放;
  4. 柔性福利杠杆:提供“地铁公司挂职交流”机会,既解决技术痛点又满足候选人政府背景增值诉求。
六、2025-2027年趋势前瞻
  • 溢价收敛但结构性稀缺仍在:随着高校培养体系完善,初级岗位溢价将从目前的30%回落至15%以内,但“轨交+地产”双栖高管缺口仍将在1000人以上;
  • 薪酬包REITs化:持有期收益分成占比将由目前的15%提升至25%,推动总薪酬与资产运营质量深度绑定;
  • 区域梯度复制:溢价热点将从长三角向成渝、粤港澳扩散,预计2026年起成都、重庆同岗位薪酬将较传统项目高出20%-28%。
【结语】
TOD综合开发不是简单的“地铁上盖造房子”,而是对城市空间、资金路径、运营逻辑的系统重构。薪酬溢价只是表象,背后是人才能力模型与开发范式同步迭代的必然结果。对于房企而言,与其被动追高,不如前置布局:以联合实验室锁定高校生源、以项目跟投绑定关键人才、以REITs通道兑现长期价值。只有让薪酬策略与TOD的“长周期、重运营、强协同”基因同频,溢价才能转化为可持续的组织能力。


 

国有企业轨道交通行业国有企事业单位薪酬报告https://www.xinchou.cn/riziqiye/11107.html


上一篇:轨道交通院校毕业生起薪:中铁系企业校招薪酬图谱
下一篇:暂无
热门服务和内容

业务咨询

  • 公众 号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信
  • 商务合作

  • 官方微信

    抖音号

  • 官方微信
  • 上海信贤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薪酬网 ALL RIGHT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 沪ICP备10219271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