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语言选择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资讯 > 行业资讯

新能源车企薪酬困局:传统主机厂转型期人才流失分析

作者:薪酬报告网 | 发布时间:2025-07-23
新能源车企薪酬困局:传统主机厂转型期人才流失分析(供战略、薪酬与组织发展部门内部参考)一、现象:人才流向的“单向阀”2024 年以来,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零

 

新能源车企薪酬困局:传统主机厂转型期人才流失分析
(供战略、薪酬与组织发展部门内部参考)
一、现象:人才流向的“单向阀”
2024 年以来,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零售渗透率已突破 45%,行业新增岗位同比增幅连续三年超过 100%。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传统主机厂(含合资与自主燃油车业务)同期主动或被动离职率上升至 18%–25%,其中新能源研发、智能驾驶、数字化供应链三大序列的离职率最高,分别达到 38%、41% 和 29%。大量关键人才正在以“单向阀”方式流向造车新势力及跨界科技公司,传统主机厂首次出现“流出>流入”的净流出拐点。
二、薪酬差距:不是简单的“高低”,而是“结构”
  1. 现金总包差距
    • 新势力关键岗位普遍采用“16–18 个月固定薪酬+签字费+高杠杆期权”模式。以 P7 级自动驾驶算法工程师为例,年固定现金 70–90 万元,签字费 10–30 万元,期权按上市后 4 年归属,理论 IRR 超 200%。
    • 传统主机厂仍沿用“12–13 个月固定薪酬+年度绩效(0.8–1.2 系数)+长期激励(限制性股票/虚拟股权,兑现期 4–6 年)”。同等级工程师年固定现金 35–45 万元,长期激励占比不足 15%,且兑现与燃油车利润挂钩,吸引力大打折扣。
  2. 薪酬固浮比与风险感知
    新势力固浮比约为 65:35,高风险高收益;传统主机厂为 85:15,低风险中低收益。调研显示,30 岁以下人才对浮动部分的风险容忍度显著高于 35 岁以上人群,导致传统主机厂在“年轻高潜”争夺中全面落于下风。
  3. 晋升与薪酬联动
    怡安报告数据显示,新势力 P6→P9 平均 5.2 年,年薪可由 40 万跃升至 150 万;传统主机厂同等级别需 10–12 年,且薪酬区间仅为 35–80 万。晋升通道的陡峭程度直接决定了薪酬杠杆的陡峭程度,这是传统主机厂制度性劣势。
三、离职热力图:谁在流失,流向哪里
• 年龄:30–38 岁是离职高峰,占 58%。
• 职能:电子电气架构、功率半导体、嵌入式软件、电池 BMS、用户运营。
• 去向:
– 73% 进入“蔚小理”、华为车 BU、小米汽车;
– 15% 进入 CATL、比亚迪半导体、地平线等产业链核心供应商;
– 12% 进入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公司或创业。
四、传统主机厂的薪酬“两难”
  1. 集团层面:燃油车仍贡献 60% 以上利润,薪酬预算与燃油车盈利强绑定,无法“一步到位”向新能源岗位倾斜。
  2. 组织层面:传统岗位职级体系与新能源岗位价值不匹配,导致“岗位价值高、职级低、薪酬带宽窄”的倒挂现象。
  3. 文化层面:稳健、合规、流程导向的薪酬文化,与互联网/新势力的“高风险、高回报”文化存在冲突,员工感知落差巨大。
五、应对策略:从“补差距”到“建机制”
  1. 建立“新能源人才特区”
    • 独立预算:薪酬包与新能源车型 P&L 直接挂钩,实行“存量利润养传统、增量利润养未来”的双轨模式。
    • 独立职级:参考新势力双通道(技术/管理),设置 6–8 级技术专家序列,薪酬带宽提升 60–120%。
    • 独立考核:OKR+里程碑奖金,缩短考核周期至季度,强化即时激励。
  2. 设计“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长期激励
    • 虚拟股权+跟投基金:新能源 BU 核心员工可按 1:1 杠杆认购基金,收益与车型销量、毛利率、软件 OTA 付费率挂钩,3 年封闭期后兑现。
    • 限制性股票“加速归属”:若车型年销量提前达成 10 万台,则 4 年归属期缩短为 2 年。
  3. 构建“内部人才市场”
    • 打通集团内部燃油车与新能源岗位的人才流动,实行“薪酬保护期”——内部转岗 12 个月内薪酬不降低,差额由集团人才转型基金承担。
    • 建立“回炉学院”,与高校、新势力合办 6 个月脱产训练营,回炉期间 100% 薪酬照发,培训成本由集团与员工各承担 50%,签订 3 年服务期协议。
  4. 精准福利与差异化认可
    • 针对 30 岁以下群体:高保额商业医疗、父母赡养补贴、城市租房无息贷款;
    • 针对 35 岁以上家庭支柱:子女教育金、补充养老、弹性办公;
    • 即时认可:设立“碳中和英雄榜”,季度评选技术突破奖,奖金 10–30 万元,并在集团内网实时推送,提升荣誉感。
六、风险与展望
  1. 盲目跟风加薪可能导致燃油车板块人力成本失控,需建立“薪酬防火墙”。
  2. 期权/跟投基金需设置个人投资上限,并在董事会下设独立审计委员会,防止道德风险。
  3. 2025–2027 年新能源行业将进入深度整合期(预计品牌数量由 120+ 收缩至 30–40 家),传统主机厂需同步设计“软着陆”方案:
    – 未上市期权回购机制;
    – 冗余人员回流传统业务或提前退休计划;
    – 建立跨集团人才共享联盟,降低裁员带来的社会成本。
结语
薪酬问题表面是数字游戏,实质是战略决心、组织韧性与文化更新的综合考验。传统主机厂若仅把“加薪”当成止血贴,而不去重构价值评估、预算分配和文化叙事,人才流失仍将持续。唯有把新能源业务从“成本中心”升级为“价值中心”,让每位员工看到个人财富曲线与企业增长曲线的正相关,薪酬困局才能真正破局。


 

国有企业新能源行业国有企事业单位薪酬报告https://www.xinchou.cn/gaokejihulianwang/10584.html


上一篇:海外新能源项目驻外津贴:中东vs东南亚待遇对比
下一篇:2025新能源蓝领薪酬报告:运维技师薪资超白领
热门服务和内容

业务咨询

  • 公众 号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信
  • 商务合作

  • 官方微信

    抖音号

  • 官方微信
  • 上海信贤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薪酬网 ALL RIGHT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 沪ICP备10219271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