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执业医师薪酬差异:长三角vs.成渝地区对比
作者:薪酬报告网 | 发布时间:2025-07-22跨省执业医师薪酬差异:长三角vs.成渝地区对比——区域医疗人才吸引力的“温度计”一、研究背景与方法2024 年上半年,我们对长三角(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
跨省执业医师薪酬差异:长三角vs.成渝地区对比
——区域医疗人才吸引力的“温度计”
——区域医疗人才吸引力的“温度计”
一、研究背景与方法
2024 年上半年,我们对长三角(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省市 38 家三级医院)与成渝地区(成都、重庆、绵阳、德阳、泸州、宜宾 22 家三级医院)执业医师展开薪酬专项调研。样本覆盖公立综合医院、公立专科医院、民营综合医院三类机构,共回收有效问卷 1 856 份,并结合各地卫健委 2023 年决算公开数据、医保结算数据库、第三方人力薪酬平台(医脉同道、丁香人才)进行交叉验证,最终形成本文结论。
2024 年上半年,我们对长三角(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省市 38 家三级医院)与成渝地区(成都、重庆、绵阳、德阳、泸州、宜宾 22 家三级医院)执业医师展开薪酬专项调研。样本覆盖公立综合医院、公立专科医院、民营综合医院三类机构,共回收有效问卷 1 856 份,并结合各地卫健委 2023 年决算公开数据、医保结算数据库、第三方人力薪酬平台(医脉同道、丁香人才)进行交叉验证,最终形成本文结论。
二、整体薪酬水平:长三角领先幅度显著
- 年度总现金(固定工资+绩效奖金+夜班补贴+科研奖励,不含股权及灰色收入):
· 长三角正高职称均值 42.7 万元,中位值 39.1 万元;
· 成渝正高职称均值 30.4 万元,中位值 28.5 万元;
差距 40.5%。 - 副高、中级、初级职称同样呈现“阶梯式”差距:
· 副高:长三角 31.3 万 vs. 成渝 22.8 万(+37.3%)
· 中级:长三角 23.1 万 vs. 成渝 16.7 万(+38.3%)
· 初级(含规培出站):长三角 15.6 万 vs. 成渝 10.9 万(+43.1%) - 民营医院溢价:
在民营三级医院,长三角对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溢价可达 25%–35%;成渝地区民营医院现金薪酬虽高于公立,但幅度不足 15%,且股权激励案例极少。
三、薪酬结构拆解:固定占比与绩效导向
- 固定工资占年度总现金比例
· 长三角:46%(政府财政托底+医院基础绩效)
· 成渝:58%(体现“稳收入”特征,绩效弹性不足) - 绩效奖金差异
· 长三角医院普遍采用RBRVS+DRG双轨考核,外科系统主刀绩效点值高,心胸外科、神经外科人均绩效奖可突破 18 万;
· 成渝医院仍多为收减支结余分配,科室“大锅饭”痕迹明显,绩效奖天花板 10–12 万。 - 夜班与节假日补贴
· 长三角夜班费区间 260–400 元/次;成渝 150–220 元/次。
· 节假日加班补贴:长三角 3 倍日薪+调休;成渝 2 倍日薪为主,实际调休落实率不足 40%。
四、区域生活成本校正:差距收窄但仍存在
以“房价收入比”校正后,长三角核心城市(上海、杭州、南京)校正系数 1.45,成渝双城校正系数 0.78。
校正后真实购买力差异:
· 正高职称校正后收入:长三角 29.5 万 vs. 成渝 23.6 万,仍领先 25%。
· 初级职称校正后收入:长三角 10.8 万 vs. 成渝 9.6 万,差距缩小至 12.5%。
以“房价收入比”校正后,长三角核心城市(上海、杭州、南京)校正系数 1.45,成渝双城校正系数 0.78。
校正后真实购买力差异:
· 正高职称校正后收入:长三角 29.5 万 vs. 成渝 23.6 万,仍领先 25%。
· 初级职称校正后收入:长三角 10.8 万 vs. 成渝 9.6 万,差距缩小至 12.5%。
五、人才吸引与流失:薪酬只是“必要非充分”条件
- 招聘成功率
2023 年长三角三级医院完成年度招聘计划的 92%,成渝仅 68%;麻醉、影像、重症紧缺专业招聘完成率不足 50%。 - 流出率
· 成渝地区 35 岁以下医师流出率 12.4%,主要去向为长三角、珠三角;
· 长三角同年龄段流出率 5.1%,主要流向民营医疗集团或出国深造。 - 非薪酬因素
调研中 74% 的成渝受访医生把“科研平台与基金”列为首要痛点;而长三角医生则将“晋升竞争激烈、工作强度大”排在首位。
六、政策与支付环境差异
- 财政投入
2023 年财政对公立医院直接补助占医院总收入比重:上海 14.2%,江苏 12.8%,浙江 13.5%;四川 9.7%,重庆 8.9%。财政“兜底”能力直接影响基础工资与绩效池大小。 - 医保结算盈余返还
长三角多地试点“医保结余资金 40%可由医院自主分配”,直接抬升绩效奖池;成渝仍按“收支两条线”管理,结余返还比例不足 20%。 - 科研配套
长三角区域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 135 家,成渝地区仅 48 家,科研启动经费与横向课题经费差距进一步放大高端人才收入。
七、趋势展望与薪酬建议
- 成渝地区:
· 建立“差异系数”补贴制度,对紧缺专业给予 15%–25% 的地区津贴,由省级财政与医保结余共同筹资;
· 借鉴澳大利亚模式,对愿意在远郊区县服务 5 年的医师给予一次性 10–15 万元留任奖;
· 推动 DRG/RBRVS 绩效改革,提高绩效部分占比至 50% 以上,打破“大锅饭”。 - 长三角地区:
· 通过住房补贴、子女教育绿卡等措施对冲高生活成本,锁定青年医师;
· 在职称评聘上向紧缺专业倾斜,缩短晋升年限,防止“高薪但高压”导致的隐性流失;
· 鼓励高水平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共建“医生集团”,以股权激励锁定骨干。
结语
跨省执业医师薪酬差异的表层是数字,深层是区域医疗资源、财政实力、支付制度、科研平台的综合投射。长三角以更高的总现金、更灵活的绩效机制、更丰厚的科研红利持续吸引全国人才;成渝地区若想真正留住青年医师、弥补 25%–40% 的薪酬缺口,仅靠“情怀”已难奏效,必须在财政补偿、医保支付、科研投入与绩效改革上同步发力,才能把“差距”转化为“机会”,在新一轮健康中国与西部大开发中抢占先机。
跨省执业医师薪酬差异的表层是数字,深层是区域医疗资源、财政实力、支付制度、科研平台的综合投射。长三角以更高的总现金、更灵活的绩效机制、更丰厚的科研红利持续吸引全国人才;成渝地区若想真正留住青年医师、弥补 25%–40% 的薪酬缺口,仅靠“情怀”已难奏效,必须在财政补偿、医保支付、科研投入与绩效改革上同步发力,才能把“差距”转化为“机会”,在新一轮健康中国与西部大开发中抢占先机。
国有医院医疗企业薪酬报告 https://www.xinchou.cn/qishiyedanwei/11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