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语言选择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资讯 > 行业资讯

医联体薪酬联动机制:绩效如何跨机构分配?

作者:薪酬报告网 | 发布时间:2025-07-22
《医联体薪酬联动机制:绩效如何跨机构分配?》  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紧密型医联体薪酬制度改革试点方案》,首次将“绩效跨机构二次分配”写入顶层设

 

《医联体薪酬联动机制:绩效如何跨机构分配?》
  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紧密型医联体薪酬制度改革试点方案》,首次将“绩效跨机构二次分配”写入顶层设计。政策一出,各地医联体纷纷把“薪酬联动”列为年度改革头号工程,但落地不到半年,争议与困惑集中爆发:牵头医院抱怨“肥水外流”,基层机构担心“被平均”,医生群体则追问“干多干少到底差在哪”。作为一名行业薪酬顾问,我调研了长三角、成渝、京津冀三大区域12个紧密型医联体,结合岗位价值评估、DRG/DIP结余分享、数字绩效穿透等最新工具,梳理出一套可落地的跨机构绩效分配方法论,供决策者参考。
一、政策红线:跨机构分配的三条“硬杠杠”
  1. 总额预算制:人社、财政联合核定医联体年度薪酬“总盘子”,原则上在上年基数上增长不超过5%,杜绝简单“抽血式”转移。
  2. 公益导向权重:公共卫生、健康管理、双向转诊、家庭医生签约等公益性指标权重≥40%,且必须量化到人。
  3. 二次分配封顶:牵头医院从基层机构提取的绩效比例不得超过基层机构人均绩效的30%,防止虹吸。
二、岗位价值评估:把“人”而不是“机构”作为最小核算单元
  传统做法以机构为口径切蛋糕,导致“基层干多干少一个样”。我们引入“岗位价值点数法”(表1),把医联体内所有岗位按知识技能、责任风险、执业环境、患者复杂度四维度打分,形成1—10级价值区间。
  举例:上海瑞金—嘉定医联体中,心内科介入医生岗位价值9.2,社区全科医生5.8,社区护士3.9。绩效池先按点数切到岗位,再按实际出工人次分配到个人,这样同岗不同机构即可横向比较,跨机构流动也有了价格信号。
三、DRG/DIP结余分享:把“结余”变“增量”
  医联体实行总额付费后,结余资金如何二次分配?
  路径:结余资金70%留作机构发展,30%进入绩效池。绩效池再按“病种难度系数×质量系数×成本控制系数”三维模型切分。
  案例:四川华西—成华医联体2024年上半年结余1200万元,绩效池360万元。其中,基层机构因做好术前筛查、术后随访,成本控制系数0.92,高于牵头医院的0.78,最终分到绩效池的42%,基层人均绩效增长18%,牵头医院仅增长6%,差距立竿见影。
四、数字绩效穿透:一张“云工分”表解决跨机构考核
  过去跨机构考核靠人工填报,数据打架、口径不一。现在通过“云绩效”平台,把HIS、EMR、公卫系统、家医App数据实时抓取,自动生成个人“云工分”。
  规则:每1云工分=岗位价值点数×实际工时×质量系数。平台每日更新,医生在手机端即可查看自己在医联体内部的排名和收入预测。
  效果:北京朝阳医院—六里屯社区医联体上线3个月,基层医生人均云工分提升46%,牵头医院专家到社区坐诊人次增加2.3倍,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专家多下沉”。
五、落地三件套:制度、系统、文化缺一不可
  1. 理事会薪酬专委:由牵头医院、基层机构、医保、财政、工会五方组成,每季度审议绩效分配结果,确保程序正义。
  2. 绩效对赌协议:年初由机构负责人与专委签订,明确结余分享比例、质量红线、退出条款,降低政策反复风险。
  3. 文化融合周:每季度组织跨机构病例沙龙、联合义诊、同工同酬宣誓,用仪式感弥合身份差异。
结语
  医联体薪酬联动不是简单的“劫富济贫”,而是通过岗位价值、数字绩效、结余分享把“蛋糕”做大、切细、分准。谁先完成从“机构分账”到“岗位分酬”的范式迁移,谁就能在下一轮医保支付改革中赢得人才与患者双重红利。

 

 

国有医院医疗企业薪酬报告 https://www.xinchou.cn/qishiyedanwei/11156.html


上一篇:护士群体薪酬困境:夜班补贴是否该翻倍?
下一篇:民营医院高端人才争夺战:院长年薪百万背后的竞业条款
热门服务和内容

业务咨询

  • 公众 号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信
  • 商务合作

  • 官方微信

    抖音号

  • 官方微信
  • 上海信贤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薪酬网 ALL RIGHT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 沪ICP备10219271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