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语言选择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资讯 > 行业资讯

绩效工资占比提升背后:日企正在悄悄优化的三类员工

作者:薪酬报告网 | 发布时间:2025-07-19
《绩效工资占比提升背后:日企正在悄悄优化的三类员工》2024年以来,多家日本上市公司在春季劳资谈判中把“绩效奖金池”整体上调3—5个百分点,个别高科技板块甚至

 

《绩效工资占比提升背后:日企正在悄悄优化的三类员工》
2024年以来,多家日本上市公司在春季劳资谈判中把“绩效奖金池”整体上调3—5个百分点,个别高科技板块甚至一次性把绩效权重从25%拉高到40%。表面看这只是薪酬结构的数字游戏,实质上却是一场精准的人力资本手术——日企正在借“绩效工资占比提升”之名,悄悄优化三类员工。作为薪酬顾问,我把近期调研的八家日企(覆盖汽车电子、软件开发、快消)数据拆解后,发现了三条清晰的“人才修剪”路径。
一、资深但低杠杆的“年功序列滞留者”
过去,年功序列保证了员工每年稳涨1.5%—2%的基本工资,哪怕个人贡献曲线早已走平。如今企业将这部分预算挪进绩效池,立刻让“工龄长、输出低”的人群显性化。
案例:某汽车零部件Tier1把基本工资占比从70%压到55%,同时将个人绩效系数区间从0.8—1.2扩大到0.5—1.8。结果工龄15年以上、但技能未随电动化转型的老员工,全年收入缩水8%—12%,主动离职率由2%飙升到11%。企业顺势用“自动化+校招新人”回填,薪酬总成本反而下降3%。
二、成本中心里的“高固定成本文职岗”
总部行政、财务共享中心、法务合规等后台部门,原本是固定薪酬的“避风港”。今年多家公司把后台绩效与公司整体营收挂钩,占比从10%抬到25%,再叠加日元贬值带来的实际购买力下降,相当于给高基薪文员加上了“负激励”。
我们测算:一名在东京总部做了八年薪酬专员的员工,原年薪600万日元(其中绩效60万日元),新方案下绩效部分提升到150万日元。只要公司营收未达标,该员工收入就可能从600万跌到510万日元,降幅达15%。这类岗位无法像销售那样直接拉升业绩,员工开始主动流向业务伙伴或外包公司,企业则顺势把岗位迁往大阪、福冈等生活成本更低的都市圈,人力成本再降6%—8%。
三、技术迭代慢的“中层守成者”
在软件开发行业,日企长期存在“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结构:大量40—45岁的课长、经理级员工占据预算,却不再编码。如今绩效权重提高后,公司把“技术栈先进性”直接写进考核权重,并与新产品上线速度挂钩。
某上市SaaS企业将绩效占比从30%提到45%,同时规定:若团队无法在12个月内完成微服务改造,管理层绩效系数封顶0.7。结果45名课长级员工中,有9人因无法达成技术目标而收入下滑20%以上,其中6人选择降职转岗或提前退休,企业顺势提拔了3名30岁左右的架构师,薪酬包总额持平,但人均产出提升18%。
薪酬顾问视角的三点启示
  1. 绩效占比不是简单的“多劳多得”,而是“高价请高效率员工、低价剥离低效率人力”的财务杠杆。
  2. 年功序列并未消失,而是被“绩效+年功”双轨替代:工龄仍决定基薪下限,绩效决定上限,从而把“忠诚但低产出”人群自然挤出。
  3. 日企正把“城市生活成本差异”纳入薪酬策略:同样的岗位,东京和大阪的绩效系数差异可达1.2倍,变相鼓励员工向低成本区域流动。
结论:当绩效权重跨过35%这条线,日企就不再只是“奖励明星”,而是用市场机制悄悄完成人才置换。对于HR而言,关键不再是如何分奖金,而是如何用绩效曲线画出一张“组织瘦身”路线图。


 

日资金融投资行业薪酬报告https://www.xinchou.cn/riziqiye/10618.html


上一篇:日资IT企业绩效占比达70%:程序员的高薪与高压生存手册
下一篇:中日员工同岗不同酬新趋势:绩效权重差异下的合规红线
热门服务和内容

业务咨询

  • 公众 号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信
  • 商务合作

  • 官方微信

    抖音号

  • 官方微信
  • 上海信贤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薪酬网 ALL RIGHT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 沪ICP备10219271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