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智能制造岗薪资爆发:这些机器人相关岗位将涨40%+
作者:薪酬报告网 | 发布时间:2025-07-102025智能制造岗薪资爆发:这些机器人相关岗位将涨40%+随着“新质生产力”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智能制造被确立为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载体
2025智能制造岗薪资爆发:这些机器人相关岗位将涨40%+
随着“新质生产力”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智能制造被确立为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载体,正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人才需求与薪酬同步“起飞”。综合多家机构调研数据,2025 年机器人领域新发岗位量较 2024 年初增长约 28 倍,部分核心岗位薪酬涨幅已突破 40%,一场“抢人大战”正在上演。
一、人才需求“井喷”,算法与仿真岗位缺口最大
脉脉高聘《智驾和机器人领域人才洞察》显示,2025 年 4 月机器人与智能驾驶相关岗位量同比激增 28 倍,人才供需比仅 1.61,远低于新经济行业平均 2.47 的水平,求职竞争压力相对温和。其中,仿真应用工程师供需比低至 0.58,相当于两个岗位争夺一位人才;自然语言处理、大模型算法、AIGC 算法工程师、自动驾驶算法等岗位供需比均不足 0.8,人才紧俏程度可见一斑。
脉脉高聘《智驾和机器人领域人才洞察》显示,2025 年 4 月机器人与智能驾驶相关岗位量同比激增 28 倍,人才供需比仅 1.61,远低于新经济行业平均 2.47 的水平,求职竞争压力相对温和。其中,仿真应用工程师供需比低至 0.58,相当于两个岗位争夺一位人才;自然语言处理、大模型算法、AIGC 算法工程师、自动驾驶算法等岗位供需比均不足 0.8,人才紧俏程度可见一斑。
二、核心岗位薪酬涨幅一览
- 机器人算法工程师:智联招聘数据显示,该岗位平均招聘薪资已达 25,368 元/月,5 年以上经验者平均月薪高达 33,665 元,部分头部企业开出的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工程师年薪最高超过 90 万元。
- 机械结构设计工程师:人形机器人领域对该岗位需求同比增长 239%,平均招聘薪资 22,264 元/月,资深人员月薪可达 3 万元以上。
- 仿真工程师:作为“感知—决策—行动”技术链的关键环节,仿真工程师在产业智能化升级中不可或缺,平均月薪突破 2 万元,高级人才年薪 50 万—80 万元并不罕见。
- AI 科学家/负责人:脉脉数据显示,该岗位平均月薪高达 11.2 万元,年度总包普遍在 150 万—300 万元区间。
- 大模型算法工程师:在生成式 AI 与机器人交叉领域,年薪区间 50 万—200 万元,薪酬中位数较 2024 年上涨约 45%。
三、为什么涨幅如此之高?
- 产业爆发:2025 年被业内称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仅前 5 个月人形机器人招聘需求就同比增长 409%,技术岗位占比超 60%。
- 技术同源:大语言模型、智能驾驶与机器人在“感知—决策—行动”架构上高度重合,带动算法、算力、数据人才跨领域流动,进一步推高薪酬。
- 人才短板:机器人产业链涉及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周期长,短期内难以满足爆发式需求。
- 企业策略:传统车企、互联网巨头、硬科技独角兽纷纷加码机器人赛道,以“百万年薪+股权”抢人,薪酬水涨船高。
四、区域与行业分布
从地域看,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苏州五大产业集聚区贡献了全国 60% 以上的机器人岗位,其中深圳、上海企业薪酬水平最高,算法岗位平均月薪较全国均值高出 15%—20%。从行业看,工业自动化、电气机械、仪器仪表、专用设备制造等领域人才需求最为旺盛,占机器人相关招聘总数的 70% 以上。
从地域看,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苏州五大产业集聚区贡献了全国 60% 以上的机器人岗位,其中深圳、上海企业薪酬水平最高,算法岗位平均月薪较全国均值高出 15%—20%。从行业看,工业自动化、电气机械、仪器仪表、专用设备制造等领域人才需求最为旺盛,占机器人相关招聘总数的 70% 以上。
五、未来三年薪酬走势展望
结合产业链成熟度与人才供给节奏,预计 2025—2027 年机器人领域薪酬将保持“高位震荡、分化上涨”态势:
• 核心算法、具身智能架构师等顶尖岗位年薪仍有 20%—30% 上涨空间;
• 硬件工程师、嵌入式开发、机械结构等岗位涨幅将回落至 10%—20%;
• 生产、测试、运维类岗位因自动化程度提升,薪酬增长将趋于平稳,预计 5%—10%。
结合产业链成熟度与人才供给节奏,预计 2025—2027 年机器人领域薪酬将保持“高位震荡、分化上涨”态势:
• 核心算法、具身智能架构师等顶尖岗位年薪仍有 20%—30% 上涨空间;
• 硬件工程师、嵌入式开发、机械结构等岗位涨幅将回落至 10%—20%;
• 生产、测试、运维类岗位因自动化程度提升,薪酬增长将趋于平稳,预计 5%—10%。
六、对求职者与企业的建议
求职者:
求职者:
- 夯实跨学科能力,重点补足算法与工程化落地经验;
- 关注具身智能、多模态感知、强化学习等前沿方向;
- 合理评估现金与股权比例,注重长期激励。
企业:
- 提前布局校园与研究院合作,锁定高潜应届生;
- 通过“技术+场景”双轮驱动,提升岗位吸引力;
- 建立灵活薪酬包,平衡固定薪资、绩效奖金与长期激励,降低核心人才流失率——目前机器人领域平均跳槽周期仅 1.51 年。
结语
在智能制造全面提速的 2025 年,机器人相关岗位已成为薪酬涨幅最快、人才缺口最大的“黄金赛道”。对于求职者而言,把握技术趋势、提升复合能力,将有机会在这片蓝海中实现“薪资跃级”;对于企业而言,构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与激励体系,是在“抢人大战”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在智能制造全面提速的 2025 年,机器人相关岗位已成为薪酬涨幅最快、人才缺口最大的“黄金赛道”。对于求职者而言,把握技术趋势、提升复合能力,将有机会在这片蓝海中实现“薪资跃级”;对于企业而言,构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与激励体系,是在“抢人大战”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机械设备行业日资企业薪酬报告https://www.xinchou.cn/riziqiye/11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