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语言选择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资讯 > 行业资讯

【独家】日资工厂中国员工考核报告:为什么日本人总能拿S评级?

作者:薪酬报告网 | 发布时间:2025-07-18
【独家】日资工厂中国员工考核报告:为什么日本人总能拿S评级?作者:某行业薪酬顾问过去三年,我们对华东、华南12家日资汽车零部件、电子及精密制造工厂做了薪酬与绩

 

【独家】日资工厂中国员工考核报告:为什么日本人总能拿S评级?
作者:某行业薪酬顾问
过去三年,我们对华东、华南12家日资汽车零部件、电子及精密制造工厂做了薪酬与绩效跟踪,样本覆盖1.4万名中国籍员工与217名日籍驻在员。一个耐人寻味的结果是:在统一采用A(卓越)、B(良好)、C(合格)、D(待改进)四档评级的体系中,日籍员工拿到A的比例长期稳定在38%—42%,而中国籍员工只有11%—13%;如果把A进一步细分为S(Superior),则90%以上的S被日籍同事包揽。本文结合薪酬数据、制度文本与访谈纪要,拆解“日本人总能拿S”背后的机制,并给出对中国企业的薪酬启示。
一、考核制度:强制分布下的“隐形加分”
  1. 比例锁死:所有工厂均采用20/70/10的强制分布(A+B≤20%,C占70%,D占10%),但日籍员工单独拉线,不占部门指标。这意味着一个20人的科室里,理论上只能有4个A+B,而日籍驻在员可以额外再拿S,不挤占中国员工名额。
  2. 指标权重:质量、成本、交付(QCD)占60%,安全与5S占15%,跨部门协作占15%,改善提案占10%。其中“改善提案”采用日语原文评价,中国员工即使写了中文也需翻译成日文再评审,无形中提高了日籍员工的通过率。
二、薪酬杠杆:S评级的“含金量”有多高?
  1. 奖金倍数:以某广州电子厂为例,S级夏季奖金=4.0×月基本工资,A级=2.8×,B级=1.8×,C级=1.0×,D级0.5×。以该厂日籍课长月基薪4.5万元、中国系班长月基薪1.2万元计算,一个S评级就让日籍课长一次性多拿18万元,而中国班长即使拿到A,也只有3.36万元。
  2. 长期激励:日籍驻在员享有“在外勤务手当”(海外津贴),约为日本本土工资的120%—150%;同时S评级可触发总部虚拟股权(RSU)追加,折算后年度额外收益可达30万—50万元人民币。中国籍员工无论评级如何均不在RSU名单内。
三、文化与管理:为什么中国人“拿不到”S
  1. 评价主体:S评级需经过“日系干部会”终审,该会成员全部为日籍。访谈中有中国系部长透露:“同样的自动化提案,日本人讲PPT用日语,评审频频点头;我用中文讲,翻译漏掉几个敬语,氛围就冷下来。”
  2. 加班可视度:日资企业把“残業時間”(加班时间)与“改善成果”绑定。日籍员工加班记录在系统中默认向上开放,而中国员工需手动抄送。结果导致“日本人晚上10点还在Line群里发改善照片”被计入S级评价,中国人加班却常被视为“效率低”。
  3. 轮岗差距:日籍员工每18个月必有一次“全球轮岗”记录,被视为“具备国际视野”;中国员工即便外派日本研修,也常因签证或语言门槛无法留下“官方履历”,在S级评审中直接失去关键得分项。
四、薪酬顾问建议:中国企业如何反向拆解
  1. 建立“多通道”绩效池:技术、管理、项目三类指标分别强制分布,避免所有人员挤一条独木桥。
  2. 奖金差异化:参考日系“倍数跳档”思路,但将基数与中国员工收入中位数挂钩,防止激励脱靶。例如S级奖金=3×员工所在职级市场中位值,而非简单乘以个人基薪。
  3. 评价可视化:把评审记录、打分依据、改善提案原文全部上系统,并对所有参评人员开放,减少语言与文化偏见。
  4. 长期激励本地化:对关键岗位中国员工引入“虚拟分红+递延现金”组合,额度向S/A级倾斜,缩小与日籍同事的杠杆差距。
结语 “日本人总能拿S”并非能力神话,而是制度设计、薪酬杠杆与文化壁垒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中国企业而言,真正的启示不在于复制日资企业的强制分布,而在于把评级结果与具有“高感知价值”的薪酬工具深度绑定,并让所有员工看得见、算得清、够得着。唯有如此,S级才会从“外籍专属”变成“人才通用”。


 

日资企业装备制造行业薪酬报告https://www.xinchou.cn/riziqiye/11107.html


上一篇:从“加班文化”到“成果主义”:日企绩效考核的30年进化史
下一篇:日企中层噩梦:45岁课长如何在新绩效体系下生存?
热门服务和内容

业务咨询

  • 公众 号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信
  • 商务合作

  • 官方微信

    抖音号

  • 官方微信
  • 上海信贤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薪酬网 ALL RIGHT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 沪ICP备10219271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