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资Tier1供应商薪酬报告:中国区平均薪资较日韩系高18%
作者:薪酬报告网 | 发布时间:2025-07-15日资Tier1供应商薪酬报告:中国区平均薪资较日韩系高18%【导语】根据2023-2024年度对23家在华日资一级汽车零部件及电子供应商(以下简称“Tier1
日资Tier1供应商薪酬报告:中国区平均薪资较日韩系高18%
【导语】
根据2023-2024年度对23家在华日资一级汽车零部件及电子供应商(以下简称“Tier1”)的薪酬专项调研,中国区员工整体平均现金薪酬(含基本薪资、津贴及年度奖金,不含加班费)为人民币14.4万元/年,较同口径日韩系Tier1在华机构高18%,且连续三年保持>5%的复合增长。本文从薪酬结构、职级差异、区域热点及人才策略四个维度,解析日资Tier1的“高薪酬”逻辑,并给出2025-2026年调薪建议。
根据2023-2024年度对23家在华日资一级汽车零部件及电子供应商(以下简称“Tier1”)的薪酬专项调研,中国区员工整体平均现金薪酬(含基本薪资、津贴及年度奖金,不含加班费)为人民币14.4万元/年,较同口径日韩系Tier1在华机构高18%,且连续三年保持>5%的复合增长。本文从薪酬结构、职级差异、区域热点及人才策略四个维度,解析日资Tier1的“高薪酬”逻辑,并给出2025-2026年调薪建议。
一、整体水平:18%领先幅度从何而来
- 口径统一:样本覆盖发动机控制、车载半导体、安全系统、智能座舱四大细分,企业规模均在2000人以上,确保与韩系LG-Mobis、三星电机以及日系电装、爱信精机、松下汽车系统在华法人可比。
- 结果速览:
- 日资Tier1中国区平均薪酬14.4万元/年
- 韩系Tier1中国区平均薪酬12.2万元/年
- 日系(本土派驻机构)中国区平均薪酬12.1万元/年
18%的领先幅度主要由“津贴+奖金”拉动——日资Tier1在华长期奉行“高津贴+高年终奖”策略,其中津贴占比27%,奖金占比21%,明显高于韩系(津贴18%、奖金15%)和日系本土机构(津贴14%、奖金17%)。
二、职级差异:工程师红利与管理溢价
- 蓝领层:日资Tier1产线技师平均年总现金9.8万元,较日韩系高13%,但小时加班强度低于韩系5-7%,体现“用高基薪换低加班”的用工导向。
- 工程师层:5-8年经验电子/软件工程师年总现金中位值21.7万元,比韩系高22%,比日系本土机构高19%。车载软件、功能安全(ISO 26262)人才在2024年调薪幅度高达12-15%,为全行业最高。
- 管理层:课长-部长级(P8-M3)年总现金区间34-52万元,较日韩系高17-25%。其中在华总部职能岗位(财务、法务、政府事务)薪酬溢价最显著,达28%,反映日资Tier1对本地化决策权的加速下放。
三、区域热点:长三角继续领跑,中西部“补贴式”抢人
- 上海-苏州-无锡三角:工程师平均薪酬23.1万元/年,高出日系本土机构同岗位21%。但2024年离职率攀升至18.5%,迫使部分企业增设“留才津贴”(一次性支付3-6个月月薪)。
- 广东-福建:受日系整车客户拉动,车载摄像头与毫米波雷达需求旺盛,2024年应届生起薪同比上调10%,本科年薪12万元起步,已逼近韩系水平。
- 成都-重庆-武汉:为应对中西部韩系电子厂“高薪挖角”,日资Tier1普遍给予“区域生活补贴”1500-2500元/月,使得成都地区工程师薪酬反超广州4%,成为新的内部平衡难题。
四、人才策略:从“终身雇佣”到“项目奖金制”
- 薪酬组合转型:传统“年功序列”正在被“职级工资+项目奖金+技术津贴”取代。2024年已有8家样本企业引入“车载软件里程碑奖”,项目量产即发放2-4个月月薪,直接推高了工程师层总现金水位。
- 股权激励破冰:两家头部日资Tier1在2023年获批试点中国区虚拟股权计划,授予对象覆盖软件、硬件及供应链数字化骨干,授予价值相当于年薪的15-30%,锁定期三年。该举措将18%的薪酬优势进一步放大,并对韩系对手构成长期压力。
- 2025-2026年调薪展望:结合日元贬值、日本本土加薪(春斗平均5.28%)及中国区通胀预期,预计日资Tier1中国区整体调薪预算6-7%,其中软件、功能安全、功率半导体岗位预算8-10%。建议HR部门:
- 建立“Global+Local”双轨薪酬架构,以美元计价的全球津贴对冲汇率波动;
- 将年度奖金与ESG、碳中和项目挂钩,强化雇主品牌;
- 对关键岗位实施“18个月薪酬回顾”机制,缩短调薪周期,锁定稀缺人才。
【结语】
18%的薪酬差距并非单纯“撒钱”,而是日资Tier1面对中国电动化、智能化浪潮,在人才争夺上的一次主动升级。随着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到来,该差距仍有继续扩大的可能。对于在华韩系、日系本土机构而言,唯有打破传统薪酬框架、加速本地化激励创新,才能在新一轮Tier1人才大战中不掉队。
18%的薪酬差距并非单纯“撒钱”,而是日资Tier1面对中国电动化、智能化浪潮,在人才争夺上的一次主动升级。随着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到来,该差距仍有继续扩大的可能。对于在华韩系、日系本土机构而言,唯有打破传统薪酬框架、加速本地化激励创新,才能在新一轮Tier1人才大战中不掉队。
日资汽车制造及配套零部件供应商薪酬报告https://www.xinchou.cn/riziqiye/11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