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智能驾驶岗薪资爆发:这些新兴岗位涨幅将达70%+
作者:薪酬报告网 | 发布时间:2025-07-14《2025智能驾驶岗薪资爆发:这些新兴岗位涨幅将达70%+》作者 | 行业薪酬顾问2025 年,智能驾驶赛道终于迎来“技术兑现+资本兑现”的双拐点。脉脉高聘《
《2025智能驾驶岗薪资爆发:这些新兴岗位涨幅将达70%+》
作者 | 行业薪酬顾问
2025 年,智能驾驶赛道终于迎来“技术兑现+资本兑现”的双拐点。脉脉高聘《智驾和机器人领域人才洞察》显示,2025 年 4 月新发岗位量较 2024 年 1 月增长 28 倍,平均月薪 52,508 元,比新经济行业整体高出 18.8%。在需求激增、人才供给尚未成规模的“剪刀差”下,部分核心岗位的薪酬正以“70%+”的速度飙升,成为全行业最亮的薪酬灯塔。
一、需求侧:三大力量同步“抽水”
- 传统车企集体“补课”。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城等把智驾自研提升到战略级,校招社招同步放量,仅比亚迪 2025 届校招自动驾驶算法岗就扩招 60%。
- 造车新势力进入车型密集交付期,小鹏、蔚来、华为车 BU 为保交付,将智能驾驶算法岗位总包年薪普遍抬高至 70 万-120 万区间。
- 跨界巨头“降维”入局。百度、华为、阿里、字节等凭借大模型与云端优势,以“技术中台”模式向车企输出方案,同步抽走高阶算法人才。
二、供给侧:四类新兴岗位“最缺人”
从人才供需比看,下列岗位已跌破 0.8,出现“两岗抢一人”甚至“三岗抢一人”的极端局面:
从人才供需比看,下列岗位已跌破 0.8,出现“两岗抢一人”甚至“三岗抢一人”的极端局面:
- 仿真应用工程师(供需比 0.58)
- 大模型算法工程师(0.71)
- AIGC 算法工程师(0.72)
- 强化学习运控算法工程师(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通用,薪酬 50-150 万)
这些岗位普遍要求“AI+汽车”跨界能力:既懂深度学习框架,又熟悉车辆动力学、ISO 26262 功能安全或 DO-178C 软件认证。复合门槛导致人才供给短期无法放量,成为薪酬跳涨的核心推力。
三、薪酬表现:从“月薪”走向“年薪+股权”
- 基础薪酬:AI 科学家/负责人平均月薪 11.2 万;大模型算法 7.2 万;仿真工程师 5.5-6.5 万;应届生入门级算法岗 4.5-5.5 万。
- 年度总包:在头部车企及科技公司,3-5 年经验算法工程师总包已突破 70 万;具备量产交付经验的算法 Leader 年薪中位数 90-110 万,股权激励另计。
- 涨幅测算:以 2023 年为基期,2025 年上述紧缺岗位的现金薪酬涨幅区间为 65%-85%,其中强化学习、AIGC 方向因同时被机器人赛道争夺,涨幅最高可达 90%,中位值落在 70% 以上。
四、区域与雇主:北上深杭领跑,雇主榜单重塑
· 区域:北京(整车+政策高地)、上海(芯片+软件)、深圳(硬件+供应链)、杭州(云端+大模型)四城贡献 72% 的岗位与 78% 的薪酬溢价。
· 雇主:脉脉雇主排行榜—智能辅助驾驶分榜中,小鹏汽车、卓驭、元戎启行、文远知行、斑马智行位列前五。传统车企中,比亚迪、吉利、长城的“外部挖人”溢价最高,跳槽薪酬平均涨幅 35%-50%。
· 区域:北京(整车+政策高地)、上海(芯片+软件)、深圳(硬件+供应链)、杭州(云端+大模型)四城贡献 72% 的岗位与 78% 的薪酬溢价。
· 雇主:脉脉雇主排行榜—智能辅助驾驶分榜中,小鹏汽车、卓驭、元戎启行、文远知行、斑马智行位列前五。传统车企中,比亚迪、吉利、长城的“外部挖人”溢价最高,跳槽薪酬平均涨幅 35%-50%。
五、薪酬策略建议:企业如何打赢“抢人闪电战”
- 薪酬结构“现金+股权”双高:现金部分保证 75 分位以上市场水平,股权/期权锁定 3-4 年成熟期。
- 职级对标:将算法岗职级直接与互联网大厂的 P8-P10 对标,避免候选人在内部序列“降维”。
- 技术品牌:通过开源项目、顶会论文、技术峰会等方式提升企业技术声量,降低人才获取成本。
- 柔性福利:提供“技术成长账户”(每年 5-10 万培训/学术会议预算)与“智驾专属实验室”,满足候选人持续学习诉求。
六、候选人择业地图:如何兑现 70%+ 的涨幅
· 技能路线:
– 深耕“大模型+汽车”垂直应用,优先补足车辆规控、功能安全知识。
– 掌握强化学习在仿真到实车的迁移闭环,可横跨自动驾驶与人形机器人两条赛道。
· 跳槽窗口:每年 3-4 月(车企新车型立项)、9-10 月(科技公司财年预算释放)是薪酬溢价最高的两个窗口,平均跳槽涨幅 40%-60%。
· 谈判策略:用“总包对总包”而非“月薪对月薪”谈判,重点争取签字费、股票加速归属条款。
· 技能路线:
– 深耕“大模型+汽车”垂直应用,优先补足车辆规控、功能安全知识。
– 掌握强化学习在仿真到实车的迁移闭环,可横跨自动驾驶与人形机器人两条赛道。
· 跳槽窗口:每年 3-4 月(车企新车型立项)、9-10 月(科技公司财年预算释放)是薪酬溢价最高的两个窗口,平均跳槽涨幅 40%-60%。
· 谈判策略:用“总包对总包”而非“月薪对月薪”谈判,重点争取签字费、股票加速归属条款。
结语
2025 年的智能驾驶人才市场,正在上演一场“技术军备竞赛+人才军备竞赛”的双重狂欢。对于企业,抓住 70%+ 的涨薪窗口,需要在薪酬结构、品牌、成长空间三条战线同时发力;对于候选人,选准方向、踩准窗口、补足跨界能力,就能在 2-3 年内实现“薪酬×2”甚至“薪酬×3”的跃迁。
2025 年的智能驾驶人才市场,正在上演一场“技术军备竞赛+人才军备竞赛”的双重狂欢。对于企业,抓住 70%+ 的涨薪窗口,需要在薪酬结构、品牌、成长空间三条战线同时发力;对于候选人,选准方向、踩准窗口、补足跨界能力,就能在 2-3 年内实现“薪酬×2”甚至“薪酬×3”的跃迁。
日资汽车零部件行业薪酬报告https://www.xinchou.cn/riziqiye/11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