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P标签:引言
在现代社会,行政程序作为政府行使公权力的基本方式,其公正、公平、公开至关重要。抽象行政程序,即针对不特定对象的行政行为,其申诉和复议程序是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本文将对抽象行政程序中的申诉和复议程序的要求与规定进行分析,以期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维护自身权益方面提供参考。
P标签:申诉程序的要求与规定
一、申诉对象
申诉对象为作出抽象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申诉人认为抽象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诉。
二、申诉时限
申诉人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之日起60日内提出申诉。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耽误申诉期限的,申诉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三、申诉材料
申诉人提出申诉时,应提交以下材料:
1. 申诉书,载明申诉人的基本情况、申诉事项、事实和理由等;
2. 申诉人的身份证明文件;
3. 与申诉事项有关的证据材料;
4. 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四、申诉处理
行政机关收到申诉材料后,应当进行审查,并在收到申诉之日起60日内作出处理决定。情况复杂的,可以延长审查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
五、申诉决定的效力
行政机关作出的申诉决定具有以下效力:
1. 维持原行政行为的,申诉人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2. 撤销或变更原行政行为的,申诉人对撤销或变更部分不再享有申诉权利;
3. 要求行政机关重新作出行政行为的,申诉人应按照重新作出的行政行为执行。
P标签:复议程序的要求与规定
一、复议申请
申诉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申诉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申诉决定之日起60日内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复议申请。
二、复议材料
复议申请人应提交以下材料:
1. 复议申请书,载明复议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复议请求、事实和理由等;
2. 申诉决定书;
3. 复议申请人的身份证明文件;
4. 与复议事项有关的证据材料;
5. 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三、复议处理
上一级行政机关收到复议申请材料后,应当进行审查,并在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复议决定。情况复杂的,可以延长审查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
四、复议决定的效力
上一级行政机关作出的复议决定具有以下效力:
1. 维持原申诉决定的,复议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2. 撤销或变更原申诉决定的,复议申请人按照撤销或变更后的决定执行;
3. 要求下级机关重新作出申诉决定的,复议申请人应按照重新作出的申诉决定执行。
P标签:申诉与复议程序的其他规定
一、回避制度
在申诉和复议程序中,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申诉人或复议申请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二、不停止执行
申诉或复议期间,原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可以停止执行。
三、诉讼途径
申诉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四、法律责任
行政机关在申诉和复议程序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1. 不按照规定受理申诉或复议申请的;
2. 不按照规定作出申诉决定或复议决定的;
3. 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4. 其他违法行为。
P标签:结语
抽象行政程序中的申诉和复议程序是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了解申诉和复议程序的要求与规定,有助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权益受到侵犯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维护自身权益。同时,行政机关也应依法行使职权,确保行政行为的公正、公平、公开,为构建法治国家、和谐社会作出贡献。